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川芎.jpg
川芎2.jpg
芎穷
芎穷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亦名胡 、川芎、香果、山鞠穷。 气味 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 1、气虚头痛。用川芎研细,每取二钱,茶汤调服。 2、产后头痛。用川芎、天台乌药,等分为末。每服二钱,葱茶调下。又方:加白术,水煎服。 3、风热头痛。用川芎一钱、茶叶二钱,加水一蛊煎至五成,饭前热服。 4、偏头风。用川芎,锉细,泡酒。每日饮少量。 5、头晕目眩。用川芎、槐子各一两,共研为末。每服三钱,茶汤送下。又方:川芎一斤、天麻四两,共研为末,加炼蜜做成丸子,如弹子大。每嚼服一丸,茶汤送下。 6、验胎(三个月月经不来,查验是否有孕)。取生川芎研细,空腹服一茶匙,艾汤送下。如觉腹内微动,则有胎;如不动,则无胎。 7、跌扑胎动,或子死腹中。用川芎研细,服一茶匙,酒送下。连服两剂,死胎即上。 8、崩中下血,昼夜不止。用川芎一两,清酒一碗,煎至五成,慢慢饮下。又方:与上方同,另加生地黄汁二合同煮。 9、小儿脑热(好闭目,或太阳痛,或眼睛红肿)。用川芎、薄荷、朴硝各二钱,共研为末。每服少许吹入鼻中。 10、牙烂口臭。用川芎煎水,随时含嗽。 11、牙痛。用大川芎一个,焙干,加入细辛,共研为末擦牙。 12、各种疮肿。用川芎煅后研细,加入适量水银粉,滴麻油调匀搽患处。 13、产后乳悬(妇女产后,两乳变细、变长,有时垂到小腹,痛不可忍)。用川芎、当归各一斤,两相混合,取出半斤,切片,加水浓煎,随时饮服,不限量。另外的一斤半,锉成小块,烧烟,令病人吸处口鼻。药用尽,可再作一剂。 百度百科 百科名片:川芎,原名芎藭。一种中药植物,常用于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,主要栽培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北等地。 川芎辛温香燥,走而不守,既能行散,上行可达巅顶;又入血分,下行可达血海。活血祛瘀作用广泛,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;祛风止痛,效用甚佳,可治头风头痛、风湿痹痛等症。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,殆言其寓辛散、解郁、通达、止痛等功能。 本品辛温升散,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;月经过多、孕妇亦忌用。 基本信息川芎: 川芎性状(18张)Chuanxiong 拉丁名:Rhizoma Chuanxiong 英文名:Szechwan Lovage Rhizome 别名:芎穷(《本草》) 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。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10克;研末,每次1-1.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;或煎汤漱口。 出处:《中华本草》 功效分类:行气药;祛风药;活血药。 采收和储藏: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,挖出根茎,抖掉泥土,除去茎叶,炕干。 资源分布:主要栽培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江苏、陕西、甘肃等地均有引种栽培。 功效:活血祛瘀;行气开郁;祛风止痛。 考证:出自《汤液本草》 科属分类:伞形科藁本属 主治: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。月经不调;经闭痛经;产后瘀滞腥痛;症瘕肿块;胸胁疼痛;头痛眩晕;风寒湿痹;跌打损伤;痈疽疮疡。[2] 生态环境:为著名栽培中药材,未见野生。 炮制方法: 川芎:拣去杂质,分开大、小个,用水浸泡,晒晾,闷润后切片,干燥。 酒川芎: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,稍闷,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,取出放凉(每川芎片100斤,用黄酒12斤8两)。[3] 性味与归经:味辛,性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 【贮藏】 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 各家论述 川芎 《本经》:主中风入脑头痛,寒痹,筋挛缓急,金创,妇人血闭无子。 《别录》:除脑中冷动,面上游风去来,目泪出,多涕唾,忽忽如醉,诸寒冷气,心腹坚痛,中恶,卒 急肿痛,胁风痛,温中内寒。陶弘景:齿根出血者,含之多瘥。 《药性论》:治腰脚软弱,半身不遂,主胞衣不出,治腹内冷痛。 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一切风,一切气,一切劳损,一切血,补五劳,壮筋骨,调众脉,破症结宿血,养新血,长肉,鼻洪,吐血及溺血,痔瘘,脑痈发背,瘰疬瘿赘,疮疥,及排脓消瘀血。 《医学启源》:补血,治血虚头痛。王好古:搜肝气,补肝血,润肝燥,补风虚。 《纲目》:燥湿,止泻痢,行气开郁。芎藭,血中气药也,肝苦急以辛补之,故血虚者宜之;辛以散之,故气郁者宜之。 《左传》言麦麴、鞠穷御湿,治河鱼腹疾。予治湿泻,每加二味,其应如响。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,乃阴亏气郁,药中加芎为佐,气行血调,其病立止。 《本草衍义》:芎藭,今人所用最多,头面风不可阙也,然须以他药佐之。 《丹溪心法》:苍术、抚芎,总解诸郁,随证加入诸药,凡郁皆在中焦,以苍术、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。朱震亨:川芎味辛,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,血贵宁静而不贵躁动,四物汤用之以畅血中之元气,使血自生,非谓其能养血也。即痈疽诸疮肿痛药中多用之者,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。又开郁行气,止胁痛、心腹坚痛、诸寒冷气疝气,亦以川芎辛温,兼入手、足厥阴气分,行气血而邪自散也。 《本草正》:川芎,其性善散,又走肝经,气中之血药也。反藜芦,畏硝石、滑石、黄连者,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。芍归俱属血药,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,故能散风寒,治头痛,破瘀蓄,通血脉,解结气,逐疼痛,排脓消肿,逐血通经。同细辛煎服,治金疮作痛;以其气升,故兼理崩漏眩运,以其甘少,故散则有余,补则不足,惟风寒之头痛,极宜用之。若三阳火壅于上而痛者,得升反甚,今人不明升降,而但知川芎治头痛,谬亦甚矣。 《本草汇言》:芎藭,上行头目,下调经水,中开郁结,血中气药。尝为当归所使,非第治血有功,而治气亦神验也。凡散寒湿、去风气、明目疾、解头风、除胁痛、养胎前、益产后,又症瘕结聚、血闭不行、痛痒疮疡、痈疽寒热、脚弱痿痹、肿痛却步,并能治之。味辛性阳,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,虽入血分,又能去一切风、调一切气。同苏叶,可以散风寒于表分,同耆、术,可以温中气而通行肝脾,同归、芍,可以生血脉而贯通营阴,若产科、眼科、疮肿科,此为要药。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1. 川芎-形状 用于胸胁疼痛,风湿痹痛,症瘕结块,疮疡肿痛,跌扑伤痛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,产后瘀痛等病症。川芎辛散温通,功能活血祛瘀,作用广泛,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,尤为妇科调经要药。治月经不调、经闭、痛经,常配当归等药同用;治胸胁疼痛,可配柴胡、香附等同用;治风湿痹痛,可配羌活、独活等同用;治症瘕结块,可配三棱、莪术等同用;治疮疡肿痛、跌打损伤,可配乳香、没药等同用。 2. 用于感冒头痛,偏正头痛等症。川芎辛香善升,能上行头目巅顶,具有祛风止痛作用,为治头风头痛要药,可配细辛、白芷等同用,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。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,若可荆芥、防风、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;与菊花、僵蚕等配伍,治风热头痛。此外,近年来临床常用该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。[4] 3、治疗心绞痛取川芎、红花各等分,制成片剂(每12片含川芎、红花生药各5钱),每次4片,日服3次。4~6周为一疗程。治疗84例(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,每日3次,每次20毫克;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),结果显效9例,改善57例,基本无效17例,加重1例。据观察,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;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,疗效未见提高;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。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,在治疗过程中,停用者20例,减量者15例,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。[5] 编辑本段用药禁忌 川芎(6张)阴虚火旺,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。 1.《本草经集注》:白芷为之使。恶黄连。 2.《品汇精要》:久服则走散真气。 3.《本草蒙筌》:恶黄芪、山茱、狼毒。畏硝石、滑石、黄连。反藜芦。 4.《本草经疏》:凡病人上盛下虚,虚火炎上,呕吐咳嗽,自汗、盗汗咽干口燥,发热作渴烦躁,法并忌之。 5.《本草从新》:气升痰喘不宜用。 6.《得配本草》:火剧中满,脾虚食少,火郁头痛皆禁用。 编辑本段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,直径1.5-7cm。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,粗糙皱缩,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;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,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或灰黄,具波状环纹形成层,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。香气浓郁而特残,味苦,辛,微回甜,有麻舌感。以个大饱满、质坚实、断面色黄白、油性大、香气浓者为佳。 常用配方 1、治疗风热头痛::川芎5克 茶叶10克.水一盅 煎五分 食前热服.(《简便单方》) 2、治疗妊娠腹中痛(胞阻):川芎100克、 阿胶100克、 甘草100克、 艾叶150克 、当归150克、芍药200克 、干地黄300克.右七味以水五升 清酒三升合煮 取三升 去渣 纳胶令消尽 温服一升 日三服 不瘥 更作.(《金匮要略》胶艾汤) 3、治疗产后血晕:当归50克 、川芎25克、 荆芥穗(炒黑)10克.水煎服.(《奇方类编》) 4、治疗新产块痛:当归40克、 川芎150克 、桃仁十四粒(去皮、尖 研) 黑姜2.5克 、炙草2.5克.用黄酒、童便各半煎服.(《傅青主女科》生化汤) 5、治诸风上攻,头目昏重,偏正头痛,鼻塞声重,伤风壮热,肢体烦疼,肌肉蠕动,膈热痰盛,妇人血风攻疰,太阳穴疼,及感风气:薄荷叶(不见火)400克,川芎、荆芥(去梗)各200克,香附子(炒)400克(别本作细辛去芦50克),防风(去芦)75克,白芷、羌活、甘草(爁)各100克;上药为细末,每服5克,食后茶清调下,常服头目清。(《局方》川芎茶调散) 6、治偏头疼:京芎细锉,酒浸服之。(《斗门方》) 7、治首风旋晕,眩急,外合阳气,风寒相搏,胃膈痰饮,偏正头疼,身拘倦:川芎500克,天麻200克。上为末,炼蜜为丸,每两作十丸。每服一丸,细嚼,茶酒下,食后。(《宣明论方》川芎丸) 8 、治妇人妊孕五七月,因事筑磕著胎,或子死腹中,恶露下,疼痛不止,口噤欲,用此药探之,若不损则痛止,子母俱安,若胎损立便逐下:当归300克(洗,去,切,焙干,秤)、川芎200克(洗)。上粗末,每服二钱,水一小盏,煎令泣泣干,酒一大盏,止一沸,去渣,温服,口噤灌之,如人行五、七里再进,不过三服便生。(《本事方》佛手歌) 9、治产后心腹痛:川芎(洗,锉)、桂心(不见火,锉)、木香(锉,焙干)、当归(去芦须,洗,锉,焙)、桃仁(去皮、尖并双仁,炒黄)各50克。上为细末。每服5克,热酒调下,如不欲饮酒,即用水一盏,药末二钱,煎至七分,带热服。(《卫生家宝方》川芎散) 10、治小儿脑热,好闭目,太阳痛或目赤肿:川芎、薄荷、朴硝各10克,为末,以少许吹鼻中。 (《全幼心鉴》) 11、温经汤(《金匮要略》)治冲任虚寒,淤血阻滞证。漏下日久,月经提前推后,或一月数行,成经停不至,或痛经,小便冷痛,唇口干燥,傍晚发热,手心烦热。亦治女子就不受孕。吴茱萸9克,当归6克,芍药6克,川芎6克,人参6克,桂枝6克,阿胶6克,牡丹皮6克,生姜6克,甘草6克,半夏6克,麦冬9克。上十二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。方中川芎活血祛淤,以除阻滞之淤血,为臣药。 12、治产后出血过多,晕闷不省,及伤胎、崩中、金疮、拔牙齿去血多不止,悬虚心烦眩晕,头重耳暗,耳聋满塞,举头欲倒。:当归(去芦,洗,焙)、芎各等分。上为粗散。每服15克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稍热服,不拘时。《局方》 方剂 1、一捻金散 处方来源:《御药院方》卷九。 药物组成:蝎梢2钱,川芎1两,华阴细辛半两,香白芷半两。 主治:牙齿疼痛。 制备方法:上为细末。 用法用量:每服少许,以指蘸药擦牙痛处,吐津,误咽不妨,不拘时候。 2、一奇散 处方来源:《医钞类编》卷十七。 药物组成:当归、川芎等分(俱酒洗,炒),生姜5片。 主治:产后血虚头痛。 用法用量:焙干,同煎服。[7] 编辑本段营养知识 川穹的各种形态(10张)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。川芎为多年生草本,均为栽培,主产于四川灌县,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也有引种。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挖出根茎,去掉泥土,除去茎叶,炕干。 川芎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,直径1.5至7厘米。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,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;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,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,具波状环纹形成层,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。香气浓郁而特殊,味苦、辛、微回甜,有麻舌感。以个大饱满、质坚实、断面色黄白、油性大、香气浓者为佳。 川芎补充信息: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川芎、酒川芎、炒川芎、麸炒川芎,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,密闭,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 川芎不适合人群: 月经过多,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;阴虚火旺者禁服。 川芎食疗作用: 川芎味辛,性温;归肝、胆、心经;气香升散 具有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,痛经,经闭,难产,胞衣不下,产后恶露腹痛,肿块,心胸胁疼痛,跌打损伤肿痛,头痛眩晕目暗,风寒湿痹 ,肢体麻木,痈疽疮疡。 川芎食物相克: 川芎恶黄芪、山茱、狼毒,畏硝石、滑石、黄连,反黎芦。 川芎做法指导: 1. 血瘀所致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经闭、难产、产后恶露腹痛,以及肿块等症,可与熟地(或生地)、白芍(赤芍)、当归组成基本方,然后根据病情进行加味。 2. 凡偏正头风头痛,属风寒昨,可荆芥、防风、细辛、白芷等配伍。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7-19 23:29:12
返回
上一篇:
人参
下一篇:
沙参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