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紫草(漂亮).jpg
紫草.jpg
紫草1.jpg
紫草
紫草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紫丹、紫夭、此戾、藐、地血、鸦衔草。 气味 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 1、婴童疹痘(将出未出、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,如痘已出而红活、大便利者则忌用)。用紫草二两,锉碎,泡在百沸汤一碗中,盖严勿使漏气。汤温后,服半合。改用煎服亦可。 2、痈疽便闭。用紫草、栝楼子等分,水煎服。 3、小便淋。用紫草一两,用成散剂,每服二钱,饭前服。井华水送下。 4、产后淋沥不净。治法同上。 5、恶虫咬伤。用紫草煎油涂搽。 附方 紫草的主要功能是:并凉血、和血,解毒、滑肠。近据报道,本品对绒毛膜上皮癌有抑制作用。 百科名片 紫草紫草(学名: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)为紫草科紫草属的植物。又名山紫草、紫丹、紫草根,分布于日本、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、山西、湖南、甘肃、山东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陕西、贵州、江西、河北、河南等地,生长于海拔50米至2,500米的地区,多生长在山坡草地,目前已经开始人工引种栽培。是中草药的一种,春秋挖根,除去残茎及泥土(勿用水洗,以防退色),晒干或微火烘干,生用。紫草的根和花均含色素,乙酰紫草醌、紫草烷、异丁酰紫草醌等。 药材概述 药材基源:为紫草科植物紫草、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。 紫草-中药材 性味:性寒,味甘、咸。 归经:归心、肝经。 功效分类:止血药;凉血药;清热解毒药 功能主治凉血,活血,解毒透疹。用于血热毒盛、斑疹紫黑、麻疹不透、疮疡、湿疹、水火烫伤。清热凉血,用于麻疹,热病癍疹,湿疹,尿血,血淋,血痢,疮疡,丹毒,烧伤,热结便秘。 用药禁忌:胃肠虚弱、大便滑泄者慎服。《本草经疏》:痘疮家气虚脾胃弱、泄泻不思食、小便清利者,俱禁用。 常用量:4~10克 有效成分:含乙酰紫草素(acetylshikonin)、β-羟基异戊酰紫草素(β-hydro-xyisovalerylshikonin)、紫草素(shikonin)、β,β’-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(β,β'-dimethylacrylshikonin)等。 采收加工 采收 种植后第二年10月中下旬即可采收。采收时连同地上茎一起挖出,去净泥土,切忌水洗,去掉地上茎及芦头,捆成小把,晒干即可。一般每公顷产干药1500~2250千克。 炮制方法 硬紫草:洗净,润透,切片,晒干。软紫草:拣去杂质,去苗,剪断。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(紫草),每一斤用蜡二两,溶水拌蒸之,待水干,取去头并两畔髭,细锉用。 紫草 - 用药禁忌 1、胃肠虚弱、大便滑泄者慎服。 2、《本草经疏》:痘疮家气虚脾胃弱、泄泻不思食、小便清利者,俱禁用。[4] 紫草别名紫丹、地血、红石根,为紫草属紫草科植物。性寒,味甘、咸。紫草内含乙酰紫草素、β-羟基异戊酰紫草素、紫草素、β’-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等化学成分,具有凉血活血、清热解毒、润肠通便的作用。 紫草提取液中含有丰富的紫草素,适用于各种肤质,具有消炎、治血、促进皮肤再生、细胞新陈代谢的功效;能迅速渗入皮肤、促进伤口愈合、达到祛除暗疮、痘印,淡化色斑疤痕的作用[5] 编辑本段中医传承实用选方 (1)发斑疹:钩藤钩子、紫草茸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每服一字或五分、一钱,温酒调下, 紫草的图片(20张)无时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紫草散) (2)治疮疹才初出,便急与服之,令减毒轻可:紫草(去粗梗)100克,陈橘皮(去白,焙干)50克。上为末,每服一大钱,水一盏,入葱白二寸,煎至六分,去渣温服,无时。乳儿与乳母兼服之,断乳令自服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紫草如圣汤) (3)预防麻疹:紫草15克,甘草5克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(4)治过敏性紫癜:紫草25克,蝉蜕10克,当归20克,竹叶15克,西河柳15克,牛蒡子15克,黄柏15克,知母10克,苦参15克。水煎服。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 (5)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紫草二钱,海螵蛸五钱,茜草二钱。水煎服。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 (6)治热疮:紫草茸、黄连、黄柏、漏芦各半两,赤小豆、绿豆粉各一合。上药捣细,入麻油为膏,日三敷,常服黄连阿胶丸清心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紫草膏) (7)治小儿胎毒,疥癣,两眉生疮,或延及遍身瘙痒,或脓水淋沥,经年不愈:紫草、白芷各二钱,归身五钱,甘草一钱,麻油二两。同熬,白芷色黄为度,滤清,加白蜡、轻粉各二钱,取膏涂之。(《疡医大全》紫茸膏) (8)治火烫,发泡腐烂:紫草一钱,当归五钱,麻油四两。上三味,同熬药枯,滤清去渣,将油再熬,加黄蜡五钱,熔化,倾入碗内,顿冷,涂之。(《幼科金针》紫草润肌膏) (9)治痈疽便闭:紫草、栝楼等分。新水煎服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 (10)治小便卒淋:紫草一两。为散,每食前用井华水服二钱。(《千金翼方》) (11)治血淋:紫草、连翘、车前子各等分。水煎服。(《证治准绳》) (12)治吐血衄血不大凶,亦不尽止,起居如故,饮食如常,一岁之间,或发二、三次,或发五、六次,久必成劳:紫草、怀生地各四两,白果肉百个,茯苓、麦门冬各三两。煎膏,炼蜜收,每早、晚各服十余匙,白汤下。(《方脉正宗》) (13)治五疸热黄:紫草三钱,茵陈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切要》) (14)治赤游丹毒,红晕如云头:用小锋刀或磁碗锋画去毒血,紫草五钱,鼠粘子一两。研细,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 (15)治小儿白秃:紫草煎汁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 (16)治豌豆疮,恶疮,癣:紫草煎油涂之。(《医学入门》) (17)治恶虫咬:油浸紫草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 文献记载 1.《唐本草》:紫草所在皆有。苗似兰香,茎赤,节青,花紫白色而实白。 2.《本草图经》:紫草今处处有之。占方稀见使,今医家都用治伤寒时疾,发疮疹不出者,以此作药使其发出。韦宙《独行方》治豌豆疮,煮紫草汤饮,后人相承用之,其效尤速 3.《纲目》:紫草,其功长于凉血活血,利大小肠。故痘疹欲出未出,血热毒盛,大便闭涩者宜用之,已出而紫黑便切者亦可用。若已出而红活,及白陷大便利者,切宜忌之。故杨士瀛《直指方》云,紫草治痘,能导大便,使发出亦轻,得木香、白术佐之,尤为有益。又曾世荣《活幼心书》云,紫草性寒,小儿脾气实者犹可用,脾气虚者反能作泻。古方惟用茸,取其初得阳气,以类触类,所以用发痘疮,今人不达此理,一概用之,非矣。 4.《本草经疏》:紫草为凉血之要药,故主心腹邪热之气。五疸者,湿热在脾胃所成,去湿除热利窍,其疸自愈。邪热在内,能损中气,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矣。苦寒性滑,故利九窍而通利水道也。腹肿胀满痛者,湿热瘀滞于脾胃,则中焦受邪而为是病,湿热解而从小便出,则前证自除也。合膏药疗小儿痘疮及面,皆凉血之效也。 5.《本草求原》:紫草,痘疹隐隐,欲出未出,色赤干桔,及已出而便闭、色紫黑者宜之,痘夹黑疔亦宜。若痘已齐布红活,二便通调,则改用紫草茸,,于血热未清,用以活血而寓升发之义也。若红活,二便滑,及白陷者,忌之。至灰滞而便滑,则又宜虫部之紫草茸,宜参观之。 6.《本草崇原集说》:时法每以紫草配为凉剂,解痘毒,率多寒中变证。惟士宗先用桂枝汤化太阳之气,气化则毒不留。又有桂枝汤加金银花、紫草等法。 7.《本草正义》:紫草,气味苦寒,而色紫入血,故清理血分之热。古以治脏腑之热结,后人则专治痘疡,而兼疗癍疹,皆凉血清热之正旨。杨仁斋以治痈疡之便闭,则凡外疡家血分实热看,皆可用之。且一切血热妄行之实火病,及血痢、血痔[6]、溲血、淋血之气壮邪实者,皆在应用之例。而今人仅以为痘家专药,治血热病者,治外疡者,皆不知有此,疏矣。 8.《药性论》:治恶疮、癣。 9.《本草图经》:治伤寒时疾,发疮疹不出者,以此作药使其发出。 10.《纲目》:治斑疹、痘毒,活血凉血,利大肠。 11.《医林纂要》:补心,缓肝,散瘀,活血。 12.《吉林中草药》:治便秘,尿血。 13.《陕西中草药》:治汤火伤,皮炎,湿疹,尿路感染。 14.《本经》:主心腹邪气,五疸,补中益气,利九窍,通水道。 15.《别录》:疗腹肿胀满痛。以合膏,疗小儿疮。 16.《花镜》:紫草,一名紫丹,又名茈戾(原文有草头),生砀山南阳新野,及楚地。其苗似兰香。茎赤节青,二月开花紫白色,结实亦白,惟根色紫,可以染紫。 【性味】 甘、咸,寒。 【归经】 归心、肝经。 【功能主治】 凉血,活血,解毒透疹。用于血热毒盛,斑疹紫黑,麻疹不透,疮疡,湿疹,水火烫伤。 【用法用量】 5~9g。外用适量,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。 【贮藏】 置干燥处。 【备注】 (1)本品性寒,有清热凉血、解毒、透疹之功,故对血热毒盛,麻疹、斑疹透发不畅等症,可与蝉衣、牛蒡子、连翘、荆芥等配伍应用;如疹出而色甚深,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,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,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、赤芍、银花、连窍等同用。此外,试用本品预防麻疹,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。 性味归经:寒;甘、咸;归心、肝经 功能主治:凉血,活血,解毒透疹。用于血热毒盛,斑疹紫黑,麻疹不透,疮疡,湿疹,水火烫伤。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~12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熬膏或制成油剂涂敷。 禁忌:胃肠虚寒便溏者禁服。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9-17 22:55:33
返回
上一篇:
紫参
下一篇:
杜衡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