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白头翁.jpg
白头翁1.jpg
白头翁
白头翁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、奈何草。 气味 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 1、热痢下重。用白头翁二两,黄连、黄蘖、秦皮各三两,加水七升煮成二升。每服一长。不愈再服。妇人产后痢虚极者,可加甘草、阿胶各二两。 2、下痢咽痛。用白头翁、黄连各一两,木香二两,加水五升,煎成一升半,分三次用服。 3、肠坠偏肿。用白头翁根,捣敷患处。 4、包痔肿痛。治法同上。 5、小儿秃疮。治法同上。 附方 白头翁的主要药效是:清热、凉血。近年多用它作为治疗痢疾的要药,对急性及慢性阿米巴痢。功效都比较显著。 百科名片 白头翁 白头翁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,多年生草本,别名有奈何草、粉乳草、白头草、老姑草、菊菊苗、老翁花、老冠花、猫爪子花等等,分布在中国的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黑龙江等省的山岗、荒坡及田野间。 【主治】热毒痢疾,凉血,鼻衄,血痔,带下,阴痒,痈疮,瘰疬。 【性味】:味苦,性寒; 【归经】:归胃经、大肠经; 【功能】:具有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,燥湿杀虫的功效。 【主治】:热毒痢疾,鼻衄,血痔,带下,阴痒,痈疮,瘰疬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:9 ~15克。 【药材基源】:该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(Bge.) Regel的干燥根。 【生态环境】: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,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。 【资源分布】: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。 【采收和储藏】: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。 【炮制】:拣净杂质,洗净,润透后切片晒干。 [1] 药用禁忌 1、虚寒泻痢忌服。 白头翁-白须 白头翁-白须 2、《药性论》:豚实力使。 3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得酒良。 4、《本草经疏》:滞下胃虚不思食,及下利完谷不化,泄泻由于虚寒寒湿,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。 5、《本草从新》:血分无热者忌。 6、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,具有强心作用,有一定毒性,使用时必须注意。 文献论述 1、李杲:张仲景治热痢下重,用白头翁汤主之,盖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,痢则下焦虚,故以纯苦之剂坚之。男子阴疝偏坠,小儿头秃膻腥,鼻衄无此不效,毒痢有此获功。 2.《本草经疏》:白头翁;暑伏足阳明经,则发温疟;伏手阳明经,则病毒痢,滞下纯血;狂易鼻衄者,血热也;寒热者,血瘀也;症瘕积聚,瘿气,靡不由血凝而成。积滞停留则腹痛,金疮血凉则痛自止。苦能下泄,辛能解散,寒能除热凉血,具诸功能,故悉主之,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? 3.《本经逢原》:白头翁,《本经》言苦温者,传写之误也。其治温疟狂易寒热等症,皆少阳、阳明热邪固结之病,结散则积血去而腹痛止矣。《别录》止鼻衄,弘景止毒痢,亦是热毒入伤血分之候。 4.《本草求真》:白头翁,何以用此以治温疟寒热,齿痛、骨痛,鼻衄,秃疮,疝瘕等症?亦因邪结阳明,服此热解毒清,则肾不燥扰而骨固,胃不受邪而齿安,毒不上侵而止衄,热不内结而疝与瘕皆却,总皆清解热毒之力也。 5.《本草正义》:白头翁味微苦而淡,气清质轻,《本经》虽谓苦温,然以主治温疟狂易,而仲景且以专治热利下重,则必非温药可知。石顽《本经逢原》改作微寒,盖从阅历中体验得来,其说较为可信。今以通治实热毒火之滞下赤白,日数十次者,颇见奇效。向来说者皆谓苦泄导滞,专以下行为天职,且有苦能坚骨;寒能凉骨之语。惟今何廉臣着实验药物学》,独谓其气质轻清,为升散肠胃郁火之良药。案……味苦又薄,合于经文轻清发散为阳之旨。其主热毒滞下,虽曰苦固能泄,而升举脾胃清气,使不陷下,则里急后重皆除,确是此药之实在真谛。何翁此论,洵有特别见解。但终是苦泄宣通一路,不能竟以升散郁火四字简直言之,与升麻、柴胡作一例看耳。试观《别录》以主鼻衄,其能清泄,尤为明白晓畅。轻用一钱至一钱五分,毒火甚者,可用至四、五钱。 6.《本经》:主温疟狂易寒热,症瘕积聚,瘿气,逐血止痛,金疮。 7.《别录》:(主)鼻衄。 8.陶弘景:疗毒痢。 9.《药性论》:止腹痛及亦毒痢,治齿痛,主项下瘤疬。主百骨节痛。 10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,明目,消赘。子:功用同上。 11.《伤寒蕴要》: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。 12.《本草汇言》:凉血,消瘀,解湿毒。 13.《本草备要》:治秃疮、瘰疬、疝瘕、血痔、偏坠,明目,消疣。 14.《纲目拾遗》:去肠垢,消积滞。 15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疗咽肿。 编辑本段常用配方 1、治热痢下重:白头翁二两,黄连、黄柏、秦皮各三两。上四味,以水七升, 白头翁的图片 白头翁的图片(20张)煮取二升,去滓。温服一 升,不愈更服。(《金匮要赂》白头翁汤) 2、治休息痢,日夜不止,腹内冷痛:白头翁一两,黄丹二两(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),干姜一两(炮裂,锉),莨菪子半升(以水淘去浮者,煮令芽出,曝干,炒令黄黑色),白矾二两(烧令汁尽)。上件药,捣罗为末,以醋煮面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,以粥饮下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白头翁丸) 3、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:白头翁(去芦头)半两,艾叶二两(微炒)上二味为末,用米醋一升,入药一半,先熬成煎,入余药末,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,空心食前,米饮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白头翁丸) 4、治产后下利虚极:白头翁、甘草、阿胶各二两,秦皮、黄连、柏皮各三两上六味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内胶令消尽。分温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) 5、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:白头翁半两,黄连二两半(去须,微炒),酸石榴皮一两(微炙,锉)。上件药,捣租罗为散,每服一钱,以水一小盏,煎至五分,去滓。不计时侯,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白头翁散) 6、治温疟发作,昏迷如死:白头翁一两,柴胡、半夏、黄芩、槟榔各二钱,甘草七分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 7、治外痔肿痛: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 8、治瘰疬延生,身发寒热:白头翁二两,当归尾、牡丹皮、半夏各一两。炒为末,每服三钱,白汤调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 9、疗少小阴颓:生白头翁根,不问多少,捣之,随病处以敷之,一宿当做疮,二十日愈。(《小品方》) 10、治阿米巴痢疾:单用较大剂量,即有效果。常用成方白头翁汤,即以该品为主药,配合黄连、黄柏、秦皮而成,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,也可用治菌痢。 11、治外痔:用白头翁草(一名野丈人) 以根捣红贴之 逐血止痛.(《卫生易简方》) 12、治男子疝气 或偏坠:用白头翁、荔枝核各二两.俱酒浸 炒为末 每早服三钱 白汤调下.(《本草汇言》) 13、治阴癫:白头翁根生者 不限多少 捣之.随伤肿处以敷之一宿 当作疮 二十日愈.(《外台》) http://www.zysj.com.cn/zhongyaocai/yaocai_b/baitouweng.html 【性味】 苦,寒。 【归经】 归胃、大肠经。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。用于热毒血痢,阴痒带下,阿米巴痢。 【用法用量】 9~15g。 【备注】 (1)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,单用较大剂量,即有效果。常用成方白头翁汤,即以本品为主药,配合黄连、黄柏、秦皮而成,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,也可用治菌痢。 (2)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,具有强心作用,有一定毒性,使用时必须注意。 【摘录】 《中国药典》 【性味】 苦,寒。 ①《本经》:"味苦,温,无毒。" ②《别录》:"有毒。" ③《药性论》:"味甘苦,有小毒。" ④李杲:"味苦,性寒。" 【归经】 入大肠、肝、胃经。 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心、肾二经。" ②《本草经疏》:"入手、足阳明经血分。" ③《长沙药解》:"入足少阳胆、足厥阴肝经。"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凉血,解毒。治热毒血痢,温疟寒热,鼻衄,血痔。 ①《本经》:"主温疟狂易寒热,症瘕积聚,瘿气,逐血止痛,金疮。" ②《别录》:"(主)鼻衄。" ③陶弘景:"疗毒痢。" ④《药性论》:"止腹痛及赤毒痢,治齿痛,主项下瘤疬。""主百骨节痛。" 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,明目,消赘。子:功用同上。" ⑥《伤寒蕴要》:"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。" ⑦《本草汇言》:"凉血,消瘀,解湿毒。" ⑧《本草备要》:"治秃疮、瘰疬、疝瘕、血痔、偏坠,明目,消疣。" ⑨《纲目拾遗》:"去肠垢,消积滞。" ⑩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疗咽肿。"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0.5~1两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 【注意】 虚寒泻痢忌服。 ①《药性论》:"豚实为使。" 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得酒良。" ③《本草经疏》:"滞下胃虚不思食,及下利完谷不化,泄泻由于虚寒寒湿,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。" ④《本草从新》:"血分无热者忌。" 【附方】 ①治热痢下重:白头翁二两,黄连、黄柏、秦皮各三两。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不愈更服。(《金匮要赂》白头翁汤) ②治休息痢,日夜不止,腹内冷痛:白头翁一两,黄丹二两(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),干姜一两(炮裂,锉),莨菪子半升(以水淘去浮者,煮令芽出,曝干,炒令黄黑色),白矾二两(烧令汁尽)。上件药,捣罗为末,以醋煮面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,以粥饮下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白头翁丸) ③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:白头翁(去芦头)半两,艾叶二两(微炒).上二味为末,用米醋一升,入药一半,先熬成煎,入余药末,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,空心食前,米饮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白头翁丸) ④治产后下利虚极:白头翁、甘草、阿胶各二两,秦皮、黄连、柏皮各三两.上六味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内胶令消尽。分温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) ⑤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:白头翁半两,黄连二两半(去须,微炒),酸石榴皮一两(微炙,锉)。上件药,捣租罗为散,每服一钱,以水一小盏,煎至五分,去滓。不计时侯,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白头翁散) ⑥治温疟发作,昏迷如死:白头翁一两,柴胡、半夏、黄芩、槟榔各二钱,甘草七分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⑦治外痔肿痛: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 ⑧治瘰疬延生,身发寒热:白头翁二两,当归尾、牡丹皮、半夏各一两。炒为末,每服三钱,白汤调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⑨疗少小阴颓:生白头翁根,不问多少,捣之,随病处以敷之,一宿当作疮,二十日愈。(《小品方》) 【临床应用】 ①治疗原虫性痢疾 成人每日用白头翁根茎15~30克,水煎分3次服,7天为一疗程。病情较重者另用30~50克,煎成100毫升药液作保留灌肠,每日1次.据23例观察,给药后大便次数及红白粘液明显减少;大便镜检阿米巴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1.4天;直肠镜检查证明,溃疡愈合迅速,全部病例平均7天治愈。另文报道用白头翁煎剂治疗效十例,全部治愈;治疗时间最长者9天,最短者1天,平均2天。此外,亦可用白头翁组织浸出液,每日肌肉注射1次,初剂2毫升,其后每次增加0.5毫升,递增至3.5毫升为止;症状消失后继续注射5~10次,以后减为每周1~2次,全程为3个月。重症及慢性病例兼用白头翁组织浸出液5~8毫升,加生理盐水60毫升作直肠灌注,每日1次。治疗23例,19例治愈,4例好转;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4.4天,大便转阴为6.1天。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 用单味白头翁治疗菌痢,系统的观察似较少。曾报道用改良的白头翁汤(白头翁6钱,黄柏3~6钱,秦皮2~3钱,木香、陈皮、甘草各1钱,加水400毫升,煎成200毫升为一剂),治疗123例急性菌痢,或慢性菌痢的急性发作型,都日服1剂,上,下午分服,连服5~10天或7~15天为一疗程。治疗结果:治愈率为78%,与对照组(用磺胺脒治疗)的治愈率76%相近。如按肠道病变的不同观察疗效,则卡他型的疗效较高,治愈率为95%,糜烂型的治愈率为75%,溃疡型的治愈率为56.7%。糜烂溃疡型的疗程均为7~15天,且同时加用10%绿茶煎剂行保留灌肠。治疗有效的病例,平均退热时间为2.01天,腹痛、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为6.9天,大便次敷恢复正常时间为10.02天,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为10.1天,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为9.4天,大便培养阴转时间为4.05天。 ③治疗瘰疬 取白头翁5两,洗净剪成寸段,用白酒2斤浸泡,装坛内密封,隔水煎煮数沸,取出后放地上阴凉处2~3天,然后开坛,捞出白头翁,将酒装瓶密封备用。早晚食后1小时各服1次,每次饮1~2盅。一般1~2个月为一疗程。适用于瘰疬溃后,脓水清稀,久不收口的患者。经治10余例均有效。 ④治疗疖痈 白头翁2两,水煎股,连服数天。仍结合常规局部治疗。白头翁服后无不良反应,少数病人服后有缓泻作用,对实热便秘患者,极为合适。 【备注】 (一)此外,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等人药: ①兴安白头翁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,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,宽4~10毫米,先端锐尖,上方常有1至数个粗锐锯齿;花淡蓝紫色,花被长圆形,长2~2.8厘米。 分布东北。 ②朝鲜白头翁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,侧生的两对全裂片无柄,顶端的一片有柄,广菱形,再作2~3深裂;花鲜红色或紫红色。 分布东北。 ③绀叶白头翁 根出叶3回羽状分裂,最终裂片狭线形,宽1~2.5毫米;花大,蓝紫色,花被片不反折,外面被伏毛。 分布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等地。 ④蒙古白头翁 基生叶2回3全裂,最终裂片宽0.8~1.5毫米,侧生裂片无柄,近羽状深裂,上面几无毛,下面被长柔毛;花紫色,花被外面密生柔毛。 分布内蒙古、新疆。 (二)商品白头翁,各地使用的品种颇不一致,其主要的尚有: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根或带有地上部分的根(参见"委陵菜"条),使用于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四川、贵州、安徽、江苏等地;翻白草的根或带根全草(参见"翻白草"条),使用于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广西、广东等地;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(参见"野棉花根"条),使用于陕西、四川、甘肃等地;打破碗花花的根(参见"打破碗花花"条),使用于甘肃等地;大火草的根(参见"大火草根"条),使用于四川、甘肃等地。 【摘录】 《*辞典》 【性味】 味苦;性寒 【归经】 归胃;大肠经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解毒;凉血止痢;燥湿杀虫。主赤白痢疾;鼻衄;崩漏;血痔;寒热温疟;带下;阴痒;湿疹;瘰疬;痈疮;眼目赤痛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15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 【注意】 1.虚寒泻痢忌服。 2.《药性论》:豚实力使。 3.《日华子本草》:得酒良。 4.《本草经疏》:滞下胃虚不思食,及下利完谷不化,泄泻由于虚寒寒湿,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。 5.《本草从新》:血分无热者忌。 【附方】 白头翁《金匮要略》;白头翁丸《圣惠方》;白头翁丸《圣济总录》; 【各家论述】 1.李杲:张仲景治热痢下重,用白头翁汤主之,盖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,痢则下焦虚,故以纯苦之剂坚之。男子阴疝偏坠,小儿头秃膻腥,鼻衄无此不效,毒痢有此获功。 2.《本草经疏》:白头翁;暑伏足阳明经,则发温疟;伏手阳明经,则病毒痢,滞下纯血;狂易鼻衄者,血热也;寒热者,血瘀也;症瘕积聚,瘿气,靡不由血凝而成。积滞停留则腹痛,金疮血凉则痛自止。苦能下泄,辛能解散,寒能除热凉血,具诸功能,故悉主之,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?3.《本经逢原》:白头翁,《本经》言苦温者,传写之误也。其治温疟狂易寒热等症,皆少阳、阳明热邪固结之病,结散则积血去而腹痛止矣。《别录》止鼻衄,弘景止毒痢,亦是热毒入伤血分之候。 4.《本草求真》:白头翁,何以用此以治温疟寒热,齿痛、骨痛,鼻衄,秃疮,疝瘕等症?亦因邪结阳明,服此热解毒清,则肾不燥扰而骨固,胃不受邪而齿安,毒不上侵而止衄,热不内结而疝与瘕皆却,总皆清解热毒之力也。 5.《本草正义》:白头翁味微苦而淡,气清质轻,《本经》虽谓苦温,然以主治温疟狂易,而仲景且以专治热利下重,则必非温药可知。石顽《本经逢原》改作微寒,盖从阅历中体验得来,其说较为可信。今以通治实热毒火之滞下赤白,日数十次者,颇见奇效。向来说者皆谓苦泄导滞,专以下行为天职,且有苦能坚骨;寒能凉骨之语。惟今何廉臣着实验药物学》,独谓其气质轻清,为升散肠胃郁火之良药。案……味苦又薄,合于经文轻清发散为阳之旨。其主热毒滞下,虽曰苦固能泄,而升举脾胃清气,使不陷下,则里急后重皆除,确是此药之实在真谛。何翁此论,洵有特别见解。但终是苦泄宣通一路,不能竟以升散郁火四字简直言之,与升麻、柴胡作一例看耳。试观《别录》以主鼻衄,其能清泄,尤为明白晓畅。轻用一钱至一钱五分,毒火甚者,可用至四、五钱。 6.《本经》:主温疟狂易寒热,症瘕积聚,瘿气,逐血止痛,金疮。 7.《别录》:(主)鼻衄。 8.陶弘景:疗毒痢。 9.《药性论》:止腹痛及亦毒痢,治齿痛,主项下瘤疬。主百骨节痛。 10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,明目,消赘。子:功用同上。 11.《伤寒蕴要》: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。 12.《本草汇言》:凉血,消瘀,解湿毒。 13.《本草备要》:治秃疮、瘰疬、疝瘕、血痔、偏坠,明目,消疣。 14.《纲目拾遗》:去肠垢,消积滞。 15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疗咽肿。 【摘录】 《中华本草》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9-20 0:20:44
返回
上一篇:
杜衡
下一篇:
白及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