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马蔺.jpg
马蔺子.jpg
蠡实
蠡实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亦名荔实、马蔺子、马楝子、马薤、马帚、铁扫帚、剧草、旱蒲、豕首、三坚。 气味 (实)甘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 1、寒疝诸疾。用马蔺子一升,每日取一把,拌面煮食,食尽一升见效。 2、喉痹。用蠡实一合,升麻五分,加水一升,煎至三合,再加蜜少许搅匀慢慢饮下。又方:马蔺子八钱、牛蒡子六儿,共研为末,每服一匙,空心服,温水送下。又方:马蔺根叶二两,加水一升半,煮成一碗,慢慢饮下。又方:用马蔺根捣汁三合,蜜一合,慢火合熬,点喉部,一天点五至七次。 3、水痢。用马蔺子和等量的面粉(牛骨灰亦可),空心服一匙,米汤送下。又方:马蔺子、干姜、黄连各等分,研为散,每服二匙,热汤送下。极有效。忌猪肉和冷水。 4、肠风下血。用马蔺子(研破,酒浸数日,晒干)一斤,何首乌半斤,雄黄、雌黄各四两,共研为末,以原业浸泡马蔺子的酒调末成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温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 5、小便不通。用马蔺花(炒)、茴香(炒)、葶苈(炒),共研为末。每服一钱,酒送下。 6、痈疽。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。 中医世家 《本草图经》 > 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六 蠡实 蠡实(图缺),马蔺子也。北人音讹呼为马楝子。生河东川谷,今陕西诸郡及鼎、汉州亦有之,近京尤多。叶似薤而长浓;三月开紫碧花;五月结实作角子,如麻木而赤色有棱;根细长,通黄色,人取以为刷。三月采花,五月采实,并阴干用。谨按《颜氏家训》云∶月令曰∶荔挺出。郑康成云∶荔挺,马薤也。《易统验玄图》云∶荔挺不出,则国多火灾。《说文》云∶荔,似蒲而小,根可为刷。《广雅》云∶马薤,荔也。蔡邕、高诱皆云∶荔,以挺出。然则郑以荔挺为名,误矣。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,江东颇多,种于阶庭,但呼为旱蒲,故不识马薤。讲礼者,乃以为马苋,且马苋亦名豚耳,俗曰马齿者是也。其花实皆入药。《列仙传》寇先生者,宋人也,好种荔,食其葩实焉。今山人亦单服其实,云大温,益下,甚有奇效。崔元亮治喉痹肿痛,取荔花皮根,共十二分,以水一升,煮取六合,去滓含之。细细咽汁,瘥止。 马蔺 【出处】 1.《本经》有“蠡实”条,即马蔺之种子,如《本草图经》载:“蠡实,马蔺子也……(马蔺)叶似韭而长厚,三月开紫碧花,五月结实作角,子如麻大而赤色有棱,根细长通黄色,人取以为刷。”并附冀州蠡实图。 2.《纲目》进一步补述其特征:“蠡草生荒野中,就地丛生,一本二三十茎,苗高三四尺,叶中抽茎,开花结实。”《纲目》所述与冀州蠡实图完全相符。 历代本草所载蠡实之原植物, 【拼音名】 Mǎ Lìn 【别名】 旱蒲、马帚、剧草、三竖、豕首、荔、马薤、蠡草、高诱注,马莲、铁扫帚、箭杆风 【性味】 花:咸、酸、苦,微凉。 种子:甘,平。 根:甘,平。 【功能主治】 花:清热凉血,利尿消肿。用于吐血,咯血,衄血,咽喉肿痛,小便不利,泌尿系感染;外用治痈疖疮疡,外伤出血。 种子:凉血止血,清热利湿。用于吐血,衄血,功能性子宫出血,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,骨结核,小便不利,疝痛;外用治痈肿,外伤出血。 根:清热解毒。用于急性咽炎,传染性肝炎,痔疮,牙痛。 【用法用量】 花0.5~1.5钱;种子、根1~3钱。 【附方】 骨结核:马蔺子,炒干研粉,每服5~7克,每日3次,小儿酌减。外用马蔺子粉2份,凡士林5份,共搅匀成膏,涂患处。用药时间最长8个月,最短2个月。对淋巴结结核亦有一定效果。 【摘录】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【性味】 苦;微甘;微寒 【归经】 肾;膀胱;肝经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解毒;利尿通淋;活血消肿。主喉痹;淋浊;关节痛;痛疽恶疮;金疮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-9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。 【注意】 脾虚便溏者慎服。《别录》:“多服令人溏泄。” 【附方】 《礼记月令》:“仲冬荔挺出”,郑玄注云:“荔,马薤也”。马有大义,荔似薤而大,故名。《本草图经》:“马蔺子北人讹为马楝子,《广雅》云,′马薤,荔也′。高诱云:′荔挺出,荔革挺出也′。讲《礼》者不识,呼为荔挺,又作马苋,并误矣,马苋亦名豚耳,即马齿也。”然《广雅疏证》云:“荔草又名荔挺也……莛、挺古同声而通用,《说文》云:′莲,茎也′。荔草抽茎作花,因谓之荔莛矣。”《纲目》:“《尔雅》云,奔(音瓶),马帚也,此即荔草,调其可为马刷,故名。今河南北人呼为铁扫帚,是矣。”《颜氏家训》云:“人或种于阶庭,呼为旱蒲。”《广雅疏证》云:“盖荔草似蒲而生旱地,故以为名。”又云:“案蠡、蔺、荔一声之转……马荔犹马蔺也。”马蔺又转为马莲。其果三棱,而有三竖之名。 【各家论述】 1.《日华子》:“马蔺,亦可蔬菜食,茎、叶同用。”2.《本草图经》:“今陕西诸郡及鼎、澧州亦有之,近京尤多。叶似薤而长厚,三月开紫碧花,五月结实作角子,如麻木而赤色有棱,根细长,通黄色,人取以为刷。三月开花,五月采实,并阴干用。《说文》云:荔似蒲而小,根可为刷。《广雅》云:马蔺,荔也。蔡邕、高诱云:荔以挺出,然则郑以荔挺为名,误矣。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,江东颇多,种于阶庭,但呼为旱蒲,故不识马蔺。其花、实皆入药。《列仙传》:寇先生者,宋人也,好种荔,食其葩实焉。今山人亦单服其实,云大温,益下,甚有奇效。崔元亮治喉痹肿痛,取荔花、皮、根共十二分,以水一升,煮取六合,去滓含之,细细咽汁,差止。”3.《本草衍义》:“蠡实,陶隐居云:方药不复用,俗无识者,《本经》诸家所注不相应,若果是马蔺,则《日华子》不当更言亦可为蔬菜食。盖马蔺,其叶马、牛皆不食,为才出土叶已硬,况又无味,岂可更堪人食也。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子,更俟博识者。” 【备注】 与马蔺同等入药的同属植物尚有:1.锐果鸢尾 Irisgoniocarpa Baker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 2.喜盐鸢尾 I.halophila Pall.又名:碱地马蔺《中药大辞典》分布于甘肃、新疆。 3.白花马蔺 I.lactea Pall.分布于吉林、内蒙古、青海、新疆、西藏等地。 【摘录】 《中华本草》 马蔺子 【性味】 甘,平。 ①《本经》:"味甘,平。" ②《别录》:"无毒。" ③《蜀本草》:"寒。" 【归经】 ①《得配本草》:"入阳明经血分。" ②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、肺二经。"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,利湿,止血,解毒。治黄疸,泻痢,吐血,衄血,血崩,白带,喉痹,痈肿。 ①《本经》:"主皮肤寒热,胃冲热气,风寒湿痹,坚筋骨,令人嗜食。" ②《别录》:"止心烦满,利大小便,长肌肤。" ③《唐本草》:"疗金疮血内流、痈肿等病有效。" 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妇人血气烦闷,产后血运并经脉不止,崩中带下,消一切疮疖肿毒,止鼻洪吐血,通小肠,消酒毒,治黄病,敷蛇虫咬,杀草毒。" ⑤《纲目》:、"治小腹疝痛、腹内冷积、水痢诸病。" ⑥《医林纂要》:"破血,软坚。"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 【注意】 ①《别录》:"多服令人溏泄。" ②《得配本草》:"燥热者禁用。" 【附方】 ①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马蔺子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 ②治水痢:马蔺子、干姜、黄连。上三味为散。熟煮汤,取一合许,和二方寸匕,入腹即断。冷热皆治。(《随身备急方》马蔺散) ③治月经过多:马蔺子三钱,马蔺花三钱,石榴皮四钱。共为细末,一日分三次服。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 ④治喉痹肿热痛闷:川升麻一两,马蔺子二两。上药,捣细罗为散,每服以蜜水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升麻散) ⑤治咽喉肿痛:马蔺子二钱,牛蒡子三钱,大青叶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 ⑥治鼻衄、吐血:马蔺子二钱,白茅根一两,仙鹤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 【临床应用】 ①治疗骨结核 将马蔺子放在铁锅内炒干研粉内服,每日3次,每次5~7克,小儿酌减。另用其粉2份,凡士林5份,调成药膏外敷。观察骨结核59例,用药时间2~8个月,痊愈者20例,显着好转27例,其余结果不明。 ②避孕 将马蔺子60克捣碎,加水2碗熬成1碗,加入黄酒0.5斤或1斤,稍煮,连渣带汤分成6份。经来时每日2次,连服3天。或将压碎的马蔺子加工制成胶囊剂,50克生药相当于18粒胶囊,每天2次,每次3粒,从月经第1天起服用,连服3天。汤剂试用于200例育龄妇女,1个月内怀孕者6例;另观察25例,3个月怀孕者4例,6个月怀孕者7例。胶囊试用于220例(其中80%左右为哺乳期妇女),服药后3个月内怀孕者63人。服药后少数有月经提前、错后,经量或多或少,白带稍多等副作用。故以马蔺子作避孕药,殊欠理想。 【备注】 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碱地马蔺的种子,与马蔺子同等入药。 【摘录】 《*辞典》 【性味】 甘;平 【归经】 肝;胃;脾;肺经 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利湿;解毒杀虫;止血定痛。主黄疸;淋浊;小便不利;肠痈;虫积;虐疾;风湿痛;喉痹;牙痛;吐血;衄血;便血;崩漏;疮肿;瘰疬;疝气;痔疮;烫伤;蛇伤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捣敷。 【注意】 1.《别录》:多服令人溏泄。 2.《得配本草》:燥热者禁用。 【各家论述】 1.《本草正义》:马蔺子,《本经》言其平,而《别录》言其温。以其能治寒疝也,故苏颂且有大温之目。然又主喉痹肿痛,及沙石热淋等证,必非大温之品,所以韩保异又谓之寒。实则此物能泄降结气,疏通经络,纯以下泄通达为主,不系乎寒温二气之作用。 2.《本经》主皮肤寒热,风寒湿痹,即宣通脉络之功也;其主胃中热结,及《别录》之止烦满、利二便,花叶之去白虫、治喉痹,即泄降结滞之效也。且皆有清热利湿之意,以滑泄用事,则非温热之品可知。即后人以治疝气腹痛,亦以疏通为义,非用具温。 3.《日华》又称其止鼻衄吐血,消酒毒,治黄疸,消疮疖,杀蕈毒,敷蛇虫咬,并治月经不止、崩中带下。颐谓月事淋漓,崩中带下,惟间有湿热为病可以疏泄者,然虚而不固者为多,《日华》之说太嫌笼统,不可概投。濒湖谓治小腹疝痛。花叶主痈疽恶疮,无一非清热泄化之意。总之,破滞滑利,是其专长,有余之症宜之,而虚寒者非其治也。 4.《本经》:主皮肤寒热,胃中热气,风寒湿痹,坚筋骨,令人嗜食。 5.《别录》:止心烦满,利大小便,长肌肤。 6.《唐本草》:疗金疮血内流、痈肿等病有效。 7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妇人血气烦闷,产后血运并经脉不止,崩中带下,消一切疮疖肿毒,止鼻洪吐血,通小肠,消酒毒,治黄病,敷蛇虫咬,杀蕈毒。 8.《纲目》:治小腹疝痛、腹内冷积、水痢诸病。 9.《医林纂要》:破血,软坚。 【摘录】 《中华本草》 http://www.med126.com/pharm/2009/20090113050119_89825.shtml 别名 旱蒲、马帚、剧草、三竖、豕首、荔、马薤、蠡草、高诱注,马莲、铁扫帚、箭杆风 汉语拼音 ma lin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全草。 动植物形态 马蔺 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根茎木质化,粗壮,斜升,近地面有大量呈纤维状的老叶叶鞘。须根粗长,黄白色。叶簇生,坚韧,近于直立;叶片条形,长40-50cm,宽4-6mm,先端渐尖,全缘,基部套褶;无中脉,具多数平行脉。花茎先端具苞片2-3片,内有2-4花;花梗长3-6cm;花浅蓝色、蓝色、蓝紫色,花直径5-6cm,花被裂片6,2轮排列,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;雄蕊3,花药黄色;子房长3-4.5cm,直径1-1.4cm,花柱分枝扁平,拱曲,先端2裂。葫果长圆柱状,长4-6.3cm,直径1-1.3cm,有明显的6条纵棱,先端具喙。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,黑褐色。花期5-7月,果期6-9月。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 生态环境 生于荒地、山坡草地或灌丛中。 采收和储藏 夏、秋季采收,扎把晒干或鲜用。 药性 苦;微甘;微寒 归经 肾;膀胱;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;利尿通淋;活血消肿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;利尿通淋药;活血消肿药 主治 喉痹;淋浊;关节痛;痛疽恶疮;金疮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-9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。 用药禁忌 脾虚便溏者慎服。《别录》:“多服令人溏泄。”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《礼记月令》:“仲冬荔挺出”,郑玄注云:“荔,马薤也”。马有大义,荔似薤而大,故名。《本草图经》:“马蔺子北人讹为马楝子,《广雅》云,′马薤,荔也′。高诱云:′荔挺出,荔革挺出也′。讲《礼》者不识,呼为荔挺,又作马苋,并误矣,马苋亦名豚耳,即马齿也。”然《广雅疏证》云:“荔草又名荔挺也……莛、挺古同声而通用,《说文》云:′莲,茎也′。荔草抽茎作花,因谓之荔莛矣。”《纲目》:“《尔雅》云,奔(音瓶),马帚也,此即荔草,调其可为马刷,故名。今河南北人呼为铁扫帚,是矣。”《颜氏家训》云:“人或种于阶庭,呼为旱蒲。”《广雅疏证》云:“盖荔草似蒲而生旱地,故以为名。”又云:“案蠡、蔺、荔一声之转……马荔犹马蔺也。”马蔺又转为马莲。其果三棱,而有三竖之名。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.《日华子》:“马蔺,亦可蔬菜食,茎、叶同用。” 2.《本草图经》:“今陕西诸郡及鼎、澧州亦有之,近京尤多。叶似薤而长厚,三月开紫碧花,五月结实作角子,如麻木而赤色有棱,根细长,通黄色,人取以为刷。三月开花,五月采实,并阴干用。《说文》云:荔似蒲而小,根可为刷。《广雅》云:马蔺,荔也。蔡邕、高诱云:荔以挺出,然则郑以荔挺为名,误矣。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,江东颇多,种于阶庭,但呼为旱蒲,故不识马蔺。其花、实皆入药。《列仙传》:寇先生者,宋人也,好种荔,食其葩实焉。今山人亦单服其实,云大温,益下,甚有奇效。崔元亮治喉痹肿痛,取荔花、皮、根共十二分,以水一升,煮取六合,去滓含之,细细咽汁,差止。” 3.《本草衍义》:“蠡实,陶隐居云:方药不复用,俗无识者,《本经》诸家所注不相应,若果是马蔺,则《日华子》不当更言亦可为蔬菜食。盖马蔺,其叶马、牛皆不食,为才出土叶已硬,况又无味,岂可更堪人食也。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子,更俟博识者。” {附注}:与马蔺同等入药的同属植物尚有: 1.锐果鸢尾 Irisgoniocarpa Baker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 2.喜盐鸢尾 I.halophila Pall.又名:碱地马蔺《中药大辞典》分布于甘肃、新疆。 3.白花马蔺 I.lactea Pall.分布于吉林、内蒙古、青海、新疆、西藏等地。 考证 1.《本经》有“蠡实”条,即马蔺之种子,如《本草图经》载:“蠡实,马蔺子也……(马蔺)叶似韭而长厚,三月开紫碧花,五月结实作角,子如麻大而赤色有棱,根细长通黄色,人取以为刷。”并附冀州蠡实图。 2.《纲目》进一步补述其特征:“蠡草生荒野中,就地丛生,一本二三十茎,苗高三四尺,叶中抽茎,开花结实。”《纲目》所述与冀州蠡实图完全相符。 历代本草所载蠡实之原植物,即为鸢尾科马蔺。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10-22 22:29:19
返回
上一篇:
牡丹(皮)
下一篇:
木香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