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摘要
【性味】 辛、苦,温。 【归经】 归脾、肝经。 【功能主治】 破血行气,通经止痛。用于胸胁剌痛,闭经,癓瘕,风湿肩臂疼痛,跌扑肿痛。
2013-11-9 22:22:43
姜黄.jpg
野生姜黄.jpg
姜黄
姜黄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宝鼎香。 气味 (根)辛、苦、大寒、无毒(一说性热)。 主治 1、心痛难忍。用姜黄一两、桂三两,共研为末,每服一钱,醋汤送下。 2、胎寒腹痛(婴儿啼哭吐乳,大便色青,状如惊风,出冷汗)。用姜黄一钱,没药、没香、乳香各二钱,共研为末,加蜜调成丸了,如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钩藤煎汤化下。 3、产后血痛(腹内有血块)。用姜黄、桂心,等分为末,酒冲服一匙,血下尽后即愈。 4、疮癣初发。用姜黄研末擦上,甚效。 中医世家 【别名】 黄姜、毛姜黄、宝鼎香、黄丝郁金 【来源】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.的干燥根茎。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,洗净,煮或蒸至透心,晒干,除去须根。 【性味】 辛、苦,温。 【归经】 归脾、肝经。 【功能主治】 破血行气,通经止痛。用于胸胁剌痛,闭经,癓瘕,风湿肩臂疼痛,跌扑肿痛。 【用法用量】 3~9g;外用适量。 【贮藏】 置阴凉干燥处。 【摘录】 《中国药典》 【别名】 宝鼎香(《纲目》),黄姜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 【来源】 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。秋,冬采挖,洗净,煮熟至透心为度,晒干,撞去外皮,再晒干。浙江地区将郁金根茎在鲜时切片晒干,名"片姜黄"。 【炮制】 姜黄:拣去杂质,用水浸泡,捞起,润透后切片,晾干。片姜黄:拣去杂质及残留须根,刷洗泥屑,晾干。 【性味】 辛苦,温。 ①《唐本草》:"味辛苦,大寒,无毒。" ②《本草拾遗》:"味辛,温,无毒。" ③李杲:"味苦甘辛,大寒,无毒。" ④《东医宝鉴》:"性热,味辛苦,无毒。" 【归经】 入脾、肝经。 ①《纲目》:"入心、脾。" 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心、肺二经。" ③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太阴、厥阴。" 【功能主治】 破血,行气,通经,止痛。治心腹痞满胀痛,臂痛,症瘕,妇女血瘀经闭,产后瘀停腹痛,跌扑损伤,痈肿。 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、痛经及肢体疼痛,常配元胡、香附。 ①《唐本草》:"主心腹结积,疰忤,下气,破血,除风热,消痈肿。功力烈于郁金。" 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症瘕血块,痈肿,通月经,治跌扑瘀血,消肿毒;止暴风痛冷气,下食。" ③《本草图经》:"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。" ④《纲目》:"治风痹臂痛。" ⑤《本草正》:"除心腹气结气胀,冷气食积疼痛。" ⑥《本草述》:"治气证痞证,胀满喘噎,胃脘痛,腹胁肩背及臂痛,痹,疝。" ⑦《医林纂要》:"治四肢之风寒湿痹。" ⑧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为芳香健胃药,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。用于黄疸,胸满痞闷疼痛。又为止血剂,治吐血、衄血、尿血,并治痔疾。外用于脓肿创伤。"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,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 【注意】 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。 《本草经疏):"凡病因血虚臂痛,血虚腹痛,而非瘀血凝滞、气塑上逆作胀者,切勿误用。误则愈伤血分,令病转剧。" 【附方】 ①治心痛不可忍:姜黄(微炒)、当归(切,焙)各一两,木香、乌药(微炒)各半两。上四味,捣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煎茱萸醋汤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姜黄散) ②治九种心痛,发作无时,及虫痛不可忍者:姜黄三分,槟榔半两,干漆(捣碎,炒令烟出)半两,石灰(炒令黄色)一两。上药为细末,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,不拘时候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姜黄散) ③治胃炎,胆道炎,腹胀闷,疼痛,呕吐,黄疸:姜黄一钱五分,黄连六分,肉桂三分,延胡索一钱二分,广郁金一钱五分,绵茵陈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 ④治臂背痛,非风非痰:姜黄、甘草、羌活各一两,白术二两。每服一两,水煎。腰以下痛,加海桐皮、当归、芍药。(《赤水玄珠》姜黄散) ⑤治室女月水滞涩,调顺营气:姜黄、丁香、当归(切,焙)、芍药各半两。上四味,捣细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温酒调下。经脉欲来,先服此药,不拘时候。(《圣济总录》姜黄散) ⑥治经水先期而至,血涩少,其色赤者:当归、熟地、赤芍、川芎、姜黄、黄芩、丹皮、延胡索、香附(制)各等分。水煎服。(《医宗金鉴》姜芩四物汤) ⑦治妊娠胎漏,下血不止,腹痛:姜黄一两,当归一两(锉,微炒),熟干地黄一两,艾叶一两(微妙),鹿角胶一两(捣碎,炒令黄燥)。上药,捣筛为散,每服四钱,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半分,枣三枚,煎至六分,去滓,每于食前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姜黄散) ⑧治产后腹痛:姜黄二分,没药一分。上为末,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,入药煎至一盏半,分作三服,通口服,约人行五、七里,再进一服。(《普济方》姜黄散) ⑨治一切跌打:桃仁、兰叶、丹皮、姜黄、苏木、当归、陈皮、牛膝、川芎、生地、肉桂、乳香、没药。水、酒、童便煎服。(《伤科方书》姜黄汤) ⑩治牙痛不可忍:姜黄、细辛、白芷等分。上为细末,并擦二、三次,盐汤漱。(《百一选方》姜黄散) ⑾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:姜黄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 ⑿心痛难忍。用姜黄一两、桂三两,共研为末,每服一钱,醋汤送下。 ⒀胎寒腹痛(婴儿啼哭吐乳,大便色青,状如惊风,出冷汗)。用姜黄一钱,没药、没香、乳香各二钱,共研为末,加蜜调成丸了,如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钩藤煎汤化下。 ⒁产后血痛(腹内有血块)。用姜黄、桂心,等分为末,酒冲服一匙,血下尽后即愈。 ⒂疮癣初发。用姜黄研末擦上,甚效。 【各家论述】 ①《本草拾遗》:"姜黄,性热不冷,《本经》云寒,误也。" ②《纲目》:"姜黄、郁金、蒁药三物,形状功用皆相近,但郁金入心治血,而姜黄兼入脾,兼治气,蒁药则入肝,兼治气中之血,为不同尔。古方五痹汤,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。戴原礼《要诀》云,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,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。" ③《本草经疏》:"姜黄,其味苦胜辛劣,辛香燥烈,性不应寒。…苦能泄热,辛能散结,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。兼能治气,故又云下气。总其辛苦之力,破血除风热,消痈肿,其能事也。《日华子》谓其能治癥瘕血块,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,苏颂谓其祛邪辟恶,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,…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。察其气味治疗,乃介乎京三棱、郁金之药也。" ④《本草述》:"姜黄,试阅方书诸证之主治,如气证、痞证、胀满、喘、噎、胃皖痛、腹胁肩背及臂痛、痹,疝,虽所投有多寡,然何莫非以气为其所治之的,…未有专为治血而用兹味,如《本草》所说也。且此味亦不等于破决诸剂,…此味能致血化者,较与他血药有原委,不察于是,而漫谓其破血,讵知姜黄不任受’破’之一字也。" ⑤《本草求真》:"姜黄,功用颇类郁金、三棱、蓬术、延胡索,但郁金入心,专泻心胞之血;莪术入肝,治气中之血;三棱入肝,治血中之气;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,气分行血;此则入脾,既治气中之血,复兼血中之气耳。陈藏器曰:此药辛少苦多,性气过于郁金,破血立通,下气最速,凡一切结气积气,癥瘕瘀血,血闭痈疽,并皆有效,以其气血兼理耳," ⑥《本草求原》:"姜黄,益火生气,辛温达火化气,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,清者注于肺,浊者注于经、溜于海,而血自行,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。" ⑦《本草正义》:"姜黄始见《唐本草》,称其辛苦大寒,藏器已辨其非,谓辛少苦多,性热不冷,则《唐本》寒字,盖亦传写之误。石顽谓有二种。按:今市肆姜黄,确有二种,名片姜黄者,是本已切为厚片,而后晒干,形似干姜,色不黄,质亦不坚,治风寒湿者即此。又一种则坚实光亮,其色深黄,乃如郁金,是为染色之用,不入药剂者。《唐本》谓治心腹结积,疰忤,下气破血,盖辛能散,温能通,故可破结辟恶,消瘀下气,是物功用,即在此数者之中。然又谓除风热,消痈肿,功力烈于郁金,则正以入血泄散,故痈疡之坚肿可消;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,即是此意。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,而乃竟以为除风热,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。" 【摘录】 《*辞典》 【别名】 宝鼎香、黄姜 【来源】 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。 【炮制】 姜黄:拣去杂质,用水浸泡,捞起,润透后切片,晾干。片姜黄:拣去杂质及残留须根,刷洗泥屑,晾干。 【性味】 味苦;辛;性温 【归经】 脾;肝经 【功能主治】 破血行气;通经止痛。主血瘀气滞诸证;胞腹胁痛;妇女痛经;闭经;产后瘀滞腹痛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痈肿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 【注意】 血虚无气滞血瘀及孕妇慎服。 【附方】 ①治心痛不可忍:姜黄(微炒)、当归(切,焙)各一两,木香、乌药(微炒)各半两。上四味,捣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煎茱萸醋汤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姜黄散)②治九种心痛,发作无时,及虫痛不可忍者:姜黄三分,槟榔半两,干漆(捣碎,炒令烟出)半两,石灰(炒令黄色)一两。上药为细末,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,不拘时候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姜黄散)③治胃炎,胆道炎,腹胀闷,疼痛,呕吐,黄疸:姜黄一钱五分,黄连六分,肉桂三分,延胡索一钱二分,广郁金一钱五分,绵菌陈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④治臂背痛,非风非痰:姜黄、甘草、羌活各一两,白术二两。每服一两,水煎。腰以下痛,加海桐皮、当归、芍药。(《赤水玄珠》姜黄散)⑤治室女月水滞涩,调顺营气:姜黄、丁香、当归(切,焙)、芍药各半两。上四味,捣细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温酒调下。经脉欲来,先服此药,不拘时候。(《圣济总录》姜黄散)⑥治经水先期而至,血涩少,其色赤者:当归、熟地、赤芍、川芎、姜黄、黄芩、丹皮、延胡索、香附(制)各等分。水煎服。(《医宗金鉴》姜芩四物汤)⑦治妊娠胎漏,下血不止,腹痛:姜黄一两,当归一两(挫,微炒),熟干地黄一两,艾叶一两(微炒),鹿角胶一两(捣碎,炒令黄燥)。上药,捣筛为散,每服四钱,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半分,枣三枚,煎至大分,去滓,每于食前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姜黄散)⑧治产后腹痛:姜黄二分,没药一分。上为末,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,入药煎至一盏半,分作三服,通口服,约人行五、七里,再进一服。(《普济方》姜黄散)⑨治一切跌打:桃仁、兰叶、丹皮、姜黄、苏木、当归、陈皮、牛膝、川芎、生地、肉桂、乳香、没药。水、酒、童便煎服。(《伤科方书》姜黄汤)⑩治牙痛不可忍:姜黄、细辛、白芷等分。上为细末,并擦二、三次,盐汤漱。(《百一选方》姜黄散)11.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:姜黄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 【各家论述】 1.《本草拾遗》:姜黄,性热不冷,《本经》云寒,误也。 2.《纲目》:姜黄、郁金、蒁药三物,形状功用皆相近,但郁金入心治血,而姜黄兼入脾,兼治气,蒁药则入肝,兼治气中之血,为不同尔。古方五痹汤,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。戴原礼《要诀》云,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,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。 3.《本草经疏》:姜黄,其味苦胜辛劣,辛香燥烈,性不应寒。,苦能泄热,辛能散结,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。兼能治气,故又云下气。总其辛苦之力,破血除风热,消痈肿,其能事也。《日华子》谓其能治症瘕血块,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,苏颂谓其祛邪辟恶,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,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。察其气味治疗,乃介乎京三棱、郁金之药也。 4.《本草述》:姜黄,试阅方书诸证之主治,如气证、痞证、胀满、喘、噎、胃脘痛、腹胁肩背及臂痛、痹、疝,虽所投有多寡,然何莫非以气为其所治之的,未有专为治血而用兹味,如《本草》所说也。且此味亦不等于破决诸剂,此味能致血化者,较与他血药有原委,不察于是,而漫谓其破血,讵知姜黄不任受'破'之一字也。 5.《本草求真》:姜黄,功用颇类郁金、三棱、蓬术、延胡索,但郁金入心,专泻心胞之血;莪术入肝,治气中之血;三棱入肝,治血中之气;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,气分行血;此则入脾,既治气中之血,复兼血中之气耳。陈藏器曰:此药辛少苦多,性气过于郁金,破血立通,下气最速,凡一切结气积气,症瘕瘀血;血闭痈疽,并皆有效,以其气血兼理耳。 6.《本草求原》:姜黄,益火生气,辛温这火化气,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;清者注于肺,浊者注于经、溜于海,而血自行,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。 7.《本草正义》:姜黄始见《唐本草》,称其辛苦大寒,藏器已辨其非,谓辛少苦多,性热不冷,则《唐本》寒字,盖亦传写之误。石顽谓有二种。按:今市肆姜黄,确有二种,名片姜黄者,是本巳切为厚片,而后晒干,形似干姜,色不黄,质亦不坚,治风寒湿者即此。又一种则坚实光亮,其色深黄,乃如郁金,是为染色之用,不入药剂者。《唐本》谓治心腹结积,疰忤,下气破血,盖辛能散,温能通,故可破结辟恶,消痰下气,是物功用,即在此数者之中。然又谓除风热,消痈肿,功力烈于郁金,则正以入血泄散,故痈疡之坚肿可消,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,即是此意。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,而乃竟以为除风热,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。 【摘录】 《中华本草》 《证类本草》 > 卷第九 姜黄 (姜黄_图缺) 味辛、苦,大寒,无毒。主心腹结积,疰忤,下气破血,除风热,消痈肿,功力烈于郁金。 唐本注云∶叶、根都似郁金。花春生于根,与苗并出,夏花烂无子。根有黄、青、白三色。 其作之方法,与郁金同尔。西戎人谓之 药。其味辛、少苦,多与郁金同,唯花生异尔。(唐本先附)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∶姜黄真者,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,能生花。花在根际,一如 荷。根节紧硬,气味辛辣。种姜处有之,终是难得。性热不冷,《本经》云寒,误也。破血下气。西蕃亦有来者,与郁金、 药相似。如苏所附,即是 药而非姜黄。苏不能分别二物也。又云∶ ,味苦,温。主恶气疰忤,心痛,血气结积。苏云姜黄是 ,又云郁金是胡 。夫如此,则三物无别,递相连名,总称为 ,功状则合不殊。今 味苦,色青。姜黄味辛,温,无毒,色黄。主破血下气,温,不寒。郁金味苦,寒,色赤,主马热病。三物不同,所用各别。日华子云∶姜黄,热,无毒。治症瘕血块痈肿,通月经,治扑损瘀血,消肿毒,止暴风痛冷气,下食。海南生者,即名蓬莪术。江南生者,即为姜黄。 图经曰∶姜黄、旧不载所出州郡,今江、广、蜀川多有之。叶青绿,长一、二尺许,阔三、四寸,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。花红白色,至中秋渐凋。春末方生,其花先生,次方生叶,不结实。根盘屈,黄色,类生姜而圆,有节。或云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,能生花,花在根际。 一如 荷,根节坚硬,气味辛辣,种姜处有之。八月采根,片切曝干。蜀人以治气胀,及产后败血攻心,甚验。蛮人生啖,云可以祛邪辟恶。谨按郁金、姜黄、 药三物相近,苏恭不细辨,所说乃如一物。藏器解纷云∶ 味苦,色青;姜黄味辛,温,色黄;郁金味苦,寒,色赤,主马热病。三物不同,所用全别。又刘渊林注《吴都赋》姜汇非一。云姜汇大如螺,气猛近于臭,南土人捣之以为齑 。一名廉姜。生沙石中,姜类也。其味大辛而香,削皮以黑梅并盐汁渍之,乃成也。始安有之。据此,廉姜亦是其类,而自是一物耳。都下近年多种姜,往往有姜黄生卖,乃是老姜。市人买生啖之。云治气为最。医家治气药大方中,亦时用之。 千金翼∶疮癣初生,或始痛痒。以姜黄敷之,妙。经验后方∶治心痛。姜黄一两,桂穣三两为末,醋汤下一钱 《本草经解》 > 卷二\草部下 姜黄 气大寒.味辛苦.无毒.主心腹结积.疰忤下气.破血.除风热.消痈肿.功力烈于郁金.姜黄气大寒、禀天冬寒之水气.入足少阴肾经、足太阳寒水膀胱经.味辛苦无毒.得地金火之二味.入手太阴肺经、手少阴心经.气味俱降.阴也.心腹心肺之分也.心主血.肺主气.结积者.气血凝结之积也.其主之者.辛能散气.苦能破血也.疰忤者.湿热内疰.性与物忤也.其主之者.苦寒清湿热也.下气者.苦寒降气也.破血者.辛苦行血也.除风热者.风热为阳邪.外感太阳经.气寒清热.味辛散风也.苦寒而辛散.故又主痈肿.功力烈于郁金者.气较郁金更寒也. 【制方】 姜黄同肉桂、枳壳.治左胁痛.同当归、生地、牛膝、延胡索、肉桂.治积血痛.同肉桂末.治中寒心痛.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11-9 22:06:21
返回
上一篇:
补骨脂
下一篇:
苘麻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