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龙胆.jpg
龙胆1.jpg
龙胆2.jpg
龙胆
龙胆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亦名陵游。 气味 (根)苦涩、大寒、无毒。 主治 1、伤寒发狂。用龙胆二钱研细,加入鸡蛋清。每服二钱,白蜜化冰水送下。 2、四肢疼痛。用龙胆根切细,有生姜汁中浸一夜,焙干,捣为末。取一茶匙,水煎,温服。 3、谷疸、劳疸(谷疸因多食而得,劳疸因过劳而得)。用龙胆一两、苦参三两,共研为末,加牛胆汁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丸,一天服三次。如不愈,可稍稍增加药量。治劳疸,可增加龙胆一两、栀子仁三至七枚,以猪胆代牛胆和丸。 4、盗汗。用龙胆研细,每服一钱,加猪胆汁三两(滴入少许温酒)调服。治小儿盗汗,可加防风。 5、咽喉热痛。用龙胆磨水服。 6、目涩。用生龙胆捣汁一合,加黄连浸汁一匙,调匀点眼。 7、眼中流脓。用龙胆、当归,等分为末。每服二钱,温水送下。 8、蛔虫攻心(刺痛,吐清水)。用龙胆一两,去头,锉碎,加水二碗,煮成一碗。头天晚上停食,第二天清晨,将药一顿服完。 9、突然尿血不止。以龙胆煎服。 附方 张元毒说:“龙胆味苦性寒,气味俱厚。......其用有四:除下部风湿,一也;及湿热,二也;脐下至足肿痛,三也;寒湿脚气,四也。”又说:龙胆是“治眼中疾必用之药”。 百度百科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及中药材龙胆的统称。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、俄罗斯、日本、朝鲜等均有分布,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,700米的地区。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,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,北京周边只有少数几种,与杜鹃、报春合称为世界三大高山花卉。龙胆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,其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清热、泻肝、定惊之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性味苦,涩,大寒,无毒。主治骨间寒热、惊病邪气,继绝伤,定五脏,杀虫毒。” 药性概述 【功效分类】清热药 【性味归经】味苦,性寒。归肝、胆、膀胱经。 【功效作用】 1.清热燥湿,用于黄疸、阴肿阴痒、带下、淋证等湿热病症。本品善清肝胆湿热,且尤长于清利下焦湿热。治疗湿热黄疸,可与前述栀子、黄芩、黄柏等同用。治疗湿热下注,阴肿阴痒,白带黄稠及小便淋沥涩痛等,又可与其他清热燥湿药同用,内服外洗。 2.清热泻火,用于肝胆实热证。本品长于清泻肝胆实火,治疗肝经实火所致头痛目赤、耳鸣耳聋、肋痛口苦等,可与其他清肝热药同用。又可配伍清热熄风药,用于肝经热盛生风,见高热惊厥、痉挛抽搐等症者。 【用法用量】 煎服,3-6克。 【功能主治】 湿热黄疸;小便淋痛;阴肿阴痒;湿热带下;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;目赤肿痛;耳聋耳肿;胁痛口苦;热病惊风抽搐。 疗咽喉痛,风热盗汗。 骨间寒热,惊痫邪气,续绝伤,定五脏,杀蛊毒。(《本经》) 治小儿壮热骨热,惊痫人心,时急热黄,痈肿口干。(甄权[4]) 【使用注意】 脾胃虚寒者忌用。 【药理研究】 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、抗炎、解热、镇痛、镇静、健胃、保肝、利胆、降压、降血糖、增强免疫等作用。 中医传承 各家论述 1.《医学启源》:以柴胡为主,草龙胆为使,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。治黄目赤肿,睛胀,瘀肉高起,痛不可忍。《主治秘诀》云:治下部风湿及湿热,脐下至足肿痛,寒湿脚气。 2.《纲目》:疗咽喉痛,风热盗汗。相火寄在肝胆,有泻无补,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,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。但大苦大寒,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,反助火邪,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。 3.《本草经疏》:草龙胆味既大苦,性复大寒,纯阴之药也,虽能除实热,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。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,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。 4.《本草正》:龙胆草,乃足厥阴、少阳之正药,大能泻火,但引以佐使,则诸火皆治。凡肝肾有余之火,皆其所宜。 5.《药品化义》:胆草专泻肝胆之火,主治目痛颈痛,两胁疼痛,惊痫邪气,小儿疳积,凡属肝经热邪为患,用之神妙。其气味厚重而沉下,善清下焦湿热,若囊痈、便毒、下疳,及小便涩滞,男子阳挺肿胀,或光亮出脓,或茎中痒痛,女人阴癃作痛,或发痒生疮,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,皆苦寒胜热之力也。亦能除胃热,平蛔虫,盖蛔得苦即安耳。 6.《本草新编》:龙胆草,其功专于利水,消湿,除黄疸,其余治目、止痢、退肿、退热,皆推广之言也。但此种过于分利,未免耗气败血,水去而血亦去,湿消而气亦消,初起之水湿黄疸,用之不得不亟,久病之水湿黄疸,用之不可不缓,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,消湿除瘅之灵药也。或谓龙胆草治湿热,最利瘅病,正湿热之病也,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,多有不效者,何也?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,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,非龙胆草所能治也。尤胆草泻湿中之热,不能泻不热之湿也。 7.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龙胆草,味苦微酸,为胃家正药。其苦也,能降胃气,坚胃质;其酸也,能补益胃中酸汁,消化饮食。凡胃热气逆,胃汁短少,不能食者,服之可以开胃进食。微酸属木,故又能入肝胆,滋肝血,益胆汁,降肝胆之热使不上炎,举凡目疾、吐血、衄血、二便下血、惊痫、眩晕,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,皆能愈之。其泻肝胆实热之力,数倍于芍药,而以敛辑肝胆虚热,固不如芍药也。 8.《本草正义》:龙胆草,大苦大寒,与芩连同功,但《本经》称其味涩,则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内,故独以治骨热著;余则清泄肝胆有余之火,疏通下焦湿热之结,足以尽其能事;而霉疮之毒,疳痃之疡,皆属相火猖狂,非此等大苦大寒,不足以泻其烈焰,是又疏泄下焦之余义矣。 9.《本经》:主骨间寒热,惊痫邪气,续绝伤,定五脏,杀蛊毒。 10.《别录》:除胃中伏热,时气温热,热泄下利,去肠中小虫,益肝胆气,止惊惕。 11.《药性论》:主小儿惊痫入心,壮热骨热,痈肿;治时疾热黄,口疮。 1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客忤,疳府气,热病狂语,疮疥,明目,止烦。 13.《本草图经》:古方治疸多用之。 14.《履巉岩本草》:治酒毒便血,肠风下血。 15.《滇南本草》:治咽喉疼痛,洗疮疥毒肿。 16.《医学入门》:治卒心痛,虫攻心痛,四肢疼痛。 【用药禁忌】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,勿空腹服用。 【药物应用鉴别】 1.该品大苦,大寒,中药苦味之中仅次于马钱子,胜于黄连,居第二位,多用败胃,且不易入口,应佐以甘草。以调口味。 2.黄连、龙胆草皆为清热泻火要药,黄连偏清心胃之火,龙胆偏泻肝胆之火。 3.龙胆与黄柏皆能清下焦湿热,但龙胆长于泻肝胆实火,而黄柏主泻相火而清虚热。[3] 【附注】龙胆紫,其1~2%溶液俗称紫药水,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。龙胆紫为一种碱性阳离子染料,因其阳离子能与细菌蛋白质的羧基结合,影响其代谢而产生抑菌作用。它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,特别是葡萄球菌、白喉杆菌,对白色念珠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。它杀菌力强,对组织没有刺激性,也没有毒性和副作用。 外用可治疗皮肤与粘膜的创伤感染及溃疡、小的烫伤、口唇疱疹、溃疡性咽喉炎、鹅口疮、霉菌性阴道炎、外阴炎等。以1~2%水溶液或酒精溶液外涂于患处皮肤,就可以防止细菌感染和局部组织液的外渗。它也能与坏死组织结合形成保护膜,起到收敛作用,内服可治蛲虫病。 药方选录 1.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龙胆、茵陈各12克 郁金、黄柏各6克.水煎服.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 2.治阴黄:龙胆、秦艽(去苗土)各75克, 升麻50克.上三味 粗捣筛.每服25克, 以水一盏半 浸药一宿 平旦煎至八分 入黄牛乳五合 再煎至一盏 去滓.空心分温二服 日再 以利为度.(《圣济总录》龙胆汤) 3.治卒然尿血 茎中痛:龙胆草一把.水煎服. 4.治阴囊发痒 搔之湿润不干 渐至囊皮干涩 愈痒愈搔:龙胆草100克 五倍子25克 刘寄奴50克.用水一瓮 煎将滚 滤出渣 加樟脑末2.5克 俟汤通手浸洗.(3~4方出自《本草汇言》) 5.治高血压:龙胆草9克 夏枯草15克.水煎服.(《福建药物志》) 6.治血灌瞳神及暴赤目疼痛或生翳膜:龙胆草、细辛、防风各100克.用砂糖一小块同煎服[5].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) 中药方剂 1、方剂龙胆泻肝汤 【出处】《医方集解》引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 【组成】 龙胆草(6克) 黄芩(9克) 山栀子(9克) 泽泻(12克) 木通(9克) 车前子(9克) 当归(8克) 生地黄(20克) 柴胡(10克) 生甘草(6克) 【功用】 泻肝胆实火,清下焦湿热。 【主治】 肝胆实火上扰,症见头痛目赤,胁痛口苦,耳聋、耳肿;或湿热下注,症见阴肿阴痒,筋痿阴汗,小便淋浊,妇女湿热带下等。(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、头部湿疹、高血压、急性结膜炎、虹膜睫状体炎、外耳道疖肿、鼻炎、急性黄疸性肝炎、急性胆囊炎,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、急性肾盂肾炎、急性膀胱炎、尿道炎、外阴炎、睾丸炎、腹股沟淋巴腺炎、急性盆腔炎、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、湿热者。) 【用法】 作水剂煎服,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剂量。也可制成丸剂,每服6-9克,日二次,温开水送下。 【禁忌】 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,内服每易有伤脾胃,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,或多服、久服皆非所宜。 http://ypk.39.net/zcy/pgxf/7ea72.html 【功能主治】 泻肝胆实火,除下焦湿热。治肝经热盛,惊痫狂躁,乙型脑炎,头痛,目赤,咽痛,黄疸,热痢,痈肿疮疡,阴囊肿痛,阴部湿痒。用于湿热黄疽、阴肿阴痒、带下、湿疹瘙痒、耳聋、胁痛、口苦、惊风抽搐。 ①《本经》;"主骨间寒热,惊瘸邪气,续绝伤,定五脏,杀蛊毒。" ②《别录》:"除胃中伏热,时气温热,热泄下利,去肠中小虫,益肝胆气,止惊惕。" ③《药性论》:"主小儿惊痫入心,壮热骨热,痈肿;治时疾热黄,口疮。" 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客忤,疳气,热病狂语,疮疥,明目,止烦。" ⑤《本草图径》:"古方治疸多用之。" ⑥《履巉岩本草》:"治酒毒便血,肠风下血。" ⑦《医学启源》:"治黄目赤肿,睛胀,瘀肉高起,痛不可忍。《主治秘诀》云:治下部风湿及湿热,脐下至足肿痛,寒湿脚气。" ⑧《滇南本草》:"治咽喉疼痛,洗疮疥毒肿。" ⑨《医学入门》:"治卒心痛,虫攻心痛,四肢疼痛。" ⑩《纲目》:"疗咽喉痛,风热盗汗。" [收起] 【用法与用量】 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捣敷。 【选方】 ①治伤寒发狂:草龙胆为末,入鸡子清、白蜜化凉水服二钱。(《伤寒蕴要》) ②治肝胆经实火湿热,胁痛耳聋,胆溢口苦,筋痿,阴汗,阴肿,阴痛,白浊溲血:龙胆草(酒炒)、黄芩(炒),栀子(酒炒)、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、当归(酒洗)、生地黄(酒炒)、柴胡、甘草(生用),水煎服。(《局方》龙胆泻肝汤) ③治雀盲夜不见物:龙胆草一两,黄连一两。二味为细末,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。(《履巉岩本草》) ④治暑行目涩:生龙胆(捣汁)一合,黄连(浸汁)一匙,和点之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 ⑤治眼中漏脓:龙胆草,当归等分,为末。每服二钱,温水下。(《飞鸿集》) ⑥治谷疸,食毕头旋,心佛郁不安而发黄,由失饥大食,胃气冲熏所致:苦参三两,龙胆一合,牛胆丸如捂子,以生麦汁服五丸,日三服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 ⑦治咽喉肿痛:龙胆草一把,捣汁,汩嗽服之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⑧冶卒下血不止:草龙胆一握。切,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,分为五服,如不差更服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 ⑨治伤寒汗后,盗汗不止,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,并宜服之:龙胆不以多少,焙干,为细末,每服一大钱,猪胆汁三两,点入温酒少许,调服,空心临卧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龙胆汤) ⑩治肾囊风瘙痒或破,流水,又名绣球风:苦龙胆草、经霜桃叶、蜂房、藜芦、千张纸。共捣细末,芝麻油调搽。(《滇南本草》) [收起] 【临床应用】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对轻症能口服者给予20%龙胆草糖浆,日服3次,每次10~15毫升;昏迷或呕吐不能进食者,给2:1龙胆草注射液每天3~4次,每次2~4毫升肌注,至热退3天后停药。中、重型者均同时辅以西药常规治疗。共观察23例,其中重型11例,中、轻型各6例,结果均痊愈。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者18例,15例有抽搐症状者,24小时内控制11例(另4例在2天内控制),神志转清醒者10例。只有1例重型有后遗症。 【宜忌】 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。 ①《雷公炮炙论》:"勿空腹饵之,令人溺不禁。" ②《本草经集注》:"贯众为之使。恶地黄、防葵。" 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小豆为使。"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9-27 22:35:45
返回
上一篇:
黄芩
下一篇:
秦艽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