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旋复花.jpg
旋复花1.jpg
旋复花
旋夏花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金沸草、金钱花、滴滴金、盗瘐、夏菊、戴椹。 气味 (花)咸、温、有小毒。 主治 1、中风壅滞。用旋复花洗净,焙过,研细,加炼蜜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。 2、小儿眉癣(小儿眉毛眼睫,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)。用旋复花、赤箭(即天麻苗)、防风,等分为末,洗净患处,以油调涂。 3、耳后生疮(月蚀疮)。用旋复花烧过研细。以羊油调涂患。 中医世家 【性味】 咸,温。 ①《本经》:"味咸,温。" ②《药性论》:"味甘,无毒。" ③《本草衍义》:"味甘苦辛。" 【归经】 入肺、肝、胃经。 ①《纲目》:"手太阴、阳明。" 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肺、肝、大肠、膀胱四经。" ③《本草新编》:"入心、肝,大、小肠。" 【功能主治】 消痰,下气,软坚,行水。治胸中痰结,胁下胀满,咳喘,呃逆,唾如胶漆,心下痞鞕,噫气不除,大腹水肿。 ①《本经》:"主结气,胁下满,惊悸。除水,去五脏间寒热,补中,下气。" ②《别录》:"消胸上痰结,唾如胶漆,心胁痰水,膀胱留饮,风气湿痹,皮间死肉,目中眵蔑,利大肠,通血脉,益色泽。" ③《药性论》:"主肋胁气,下寒热水肿,主治膀胱宿水,去逐大腹,开胃,止呕逆不下食。" ④《日华子本草》,:"明目,治头风,通血脉。" ⑤《汤液本草》:"发汗吐下后,心下痞,噫气不除者宜此。" ⑥《滇南本草》:"祛头目诸风寒邪,止太阳、阳明头疼,行阳明乳汁不通。(治)乳岩、乳痈、红肿疼痛、暴赤火眼、目疾疼痛、祛风明目、隐涩羞明怕日,伤风寒热咳嗽、老痰如胶,走经络,止面寒腹疼,利小便,治单腹胀,风火牙根肿痛。" ⑦《医学入门》:"逐水,消痰,止呕噎。" ⑧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"花和苗,祛湿、拔毒、消肿,煎水洗患处。"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(包煎或滤去毛)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煎水洗,研末干撒或调敷。 【注意】 ①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"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,利大肠,戒之。" ②《本经逢原》:"阴虚劳嗽,风热燥咳,不可误用。" 【附方】 ①治伤寒中脘有痰,令人壮热,项筋紧急,时发寒热,皆类伤风,但不头痛为异:前胡三两,荆芥四两,半夏一两(洗,姜汁浸),赤芍药二两,细辛一两,甘草一两(炙),旋复花三两。上捣罗为末,每服二钱,水一盏,生姜五片,枣子一枚,同煎至六分,去滓,热服,未知再服。(《类证活人书》金沸草散) ②治积年上气:旋复花(去梗,焙)一两,皂荚(炙,去皮、子)一两一分,大黄(锉、炒)一两半。上三味,捣罗为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温汤下,日三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旋复花丸) ③治肝着,亦治妇人半产漏下:旋复花三两,葱十四茎。新绛少许。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。(《金匮要略》旋复花汤) ④治痰饮在胸膈呕不止,心下痞粳者:旋复花、半夏、茯苓、青皮。水煎服。(《产科发蒙》旋复半夏汤) ⑤治风痰呕逆,饮食不下,头目昏闷:旋复花、枇杷叶、川芎、细辛、赤茯苓各一钱,前胡一钱五分。姜、枣水煎服。(《妇人良方》旋复花汤) ⑥治伤寒发汗,若吐若下,解后,心下痞鞕,噫气不除者:旋复花三两,人参二两,生姜五两,代赭石一两,甘草三两(炙),半夏半升(洗),大枣十二枚(擘),上七味,以水-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旋复代赭汤) ⑦治风湿痰饮上攻,头目眩胀眵蔑:旋复花、天麻、甘菊花各等分。为末,每晚服二钱,白汤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⑧治小便不行,因痰饮留闭者:旋复花一握,捣汁,和生白酒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⑨治单腹胀:旋复、鲤鱼。将鱼肠去净,药入鱼肚内,煎服。小便利,肿胀即消。 ⑩治风火牙痛:旋复花为末,搽牙根上,良久,去其痰涎,疼止。 ⑾治乳岩、乳痈:旋复花二钱,蒲公英一钱,甘草节八分,白芷一钱,青皮一钱。水酒为引,水煎服。(⑨方以下出《滇南本草》) ⑿治月蚀耳疮:旋复花烧研。羊脂和涂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 【各家论述】 ①《本草衍义》:"旋复花,行痰水,去头目风,亦走散之药也。" ②《纲目》:"旋复所治诸病,其功只在行水、下气、通血脉尔。" ③《本草发明》:"旋复花,消痰导饮、散结利气之味。其云除惊悸者,以去心下水饮,心神自定也。又治目中翳蔑头风,毕竟痰饮结滞而生风热,此能散之,头目自清也。" ④《本草经疏》:"旋复花,其味首系之以咸,润下作咸,咸能软坚;《别录》加甘,甘能缓中;微温,温能通行,故主结气,胁下满;心脾伏饮则病惊悸,饮消则复常矣。除水,去五脏间寒热,及消胸上痰结,唾如胶漆,心胁痰水,膀胱留饮,风气湿痹,皮间死肌,目中眵蔑,利大肠者,皆软坚、冷利、润下、消痰饮除水之功也。其曰补中下气者,以甘能缓中,咸能润下故也。通血脉、益色泽者,盖指饮消则脾健,健则能运行,脾裹血又统血故也。" ⑤《本草汇言》:"旋复花,消痰逐水,利气下行之药也。主心肺结气,胁下虚满,胸中结痰,痞坚噫气,或心脾伏饮,膀胱留饮,宿水等症。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鞕。性利以下气行痰水,实消伐之药也。《本草》有定惊悸、补中气之说,窃思痰闭心包脾络之间,往往令人病惊,旋复破痰逐饮,痰饮去则胞络清净而无碍,五志自宁,惊悸安矣。又饮消则脾健,脾健则能运行饮食,中气自受其益而补养矣。"又:"童玉峰云,若热痰,则多烦热;湿痰,则多倦怠软弱;风痰,则多瘫痪奇症;惊痰,则多心痛癫疾;冷痰,则多骨痹痿疾;饮痰,则多胁痛臂痛;食积痰,则多癖块痞满。其为病状,种种变见,用旋复花,虚实寒热,随证加入,无不应手获效。" ⑥《本草正》:"旋复花,开结气,降痰涎,通水道,消肿满,凡气壅湿热者宜之。但其性在走散,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,皆所忌用。" ⑦《本草正义》:"旋复花,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,疏通脉络为专主。《别录》治风气湿痹,皮间死肉,通血脉,宗奭去头目风,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。以治风寒喘嗽,寒饮渍肺,最是正法。或谓旋复花降气,寒邪在肺者,不宜早用,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,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能上升。且《本经》明谓其温,寇宗奭又以为辛,则疏散寒邪,正其专职。若其开结泄水,下气降逆等治,则类皆沉重下达之义,颇嫌其与轻扬之本性,不甚符合。按《本经》,旋复花一名金沸草,疑古人本有用其茎叶,而未必皆用其花者。考草木花叶之功用,不同者甚多,或升或降,各有取义,亦其禀赋使然,不容混合。且茎则质重,花则质轻,亦物理自然之性,况旋复花之尤为轻而上扬者乎。乃今人恒用其花,而并不用茎叶,竟以重坠之功,责之轻扬之质,恐亦非古人辨别物性之真旨也。且其花专主温散,疏泄之力亦猛,宜于寒饮,而不宜于热痰,石顽已谓阴虚劳嗽,风热燥咳,误用之,嗽必愈甚,是亦以其轻杨,升泄太过.正与降气之理相反。惟其轻灵之性,流动不滞,自能流通气化而宣窒塞,固非专以升散见长。若但以逐水导湿为治,似不如兼用其茎叶较为近理,《别录》称其根专主风湿,其意可晓然也。" 【备注】 除上述品种外,在部分地区尚有将旋复花属其它种植物的头状花序作旋复花用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等地用的是齿叶旋复花,其干燥花序略呈球形,直径7~12毫米。总苞灰绿色,被白色茸毛。舌状花1层,黄色或淡棕色,有时脱落;管状花密集中央,子房上的冠毛多数退化,留下鳞片状残迹,质硬。云南、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水朝阳花(参见"水朝阳"条),其干燥花序的直径8~14毫米。子房上的冠毛15~20条,长约3毫米。湖北、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湖北朝阳花,其干燥花序略呈半球形,不易散落,直径1~2厘米。总苞黄绿色或绿色,被白色短毛。舌状花1层,细长,长可达2厘米,黄色或淡棕色;中央为管状花,冠毛5~10条,长约2毫米。 【摘录】 《*辞典》 《证类本草》 > 卷第十 旋复花 (旋复花_图缺) 味咸、甘,温、微冷利,有小毒。主结气胁下满,惊悸,除水,去五脏间寒热,补中下气,消胸上痰结,唾如胶漆,心胁痰水,膀胱留饮,风气湿痹,皮间死肉,目中眵(音嗤) (音蔑),利大肠,通血脉,益色泽。一名戴椹,一名金沸草,一名盛椹。其根主风湿。生平泽川谷。五月采花,日干,二十日成。 陶隐居云∶出近道下湿地,似菊花而大。又别有旋 根,出河南,来北国亦有,形似芎,唯合旋 膏用之,余无所入,非此旋复花根也。唐本注云∶旋复根在中品。陶云∶苗似姜,根似高良姜而细,此是山姜。证,不是旋复根。今复道从北国来,似芎 ,芎 与高良姜全仿佛尔。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∶旋复花,叶似水苏,花黄如菊。今所在皆有,六月至九月采花。药性论云∶旋复花,使,味甘,无毒。主肋胁气下,寒热水肿,主治膀胱宿水,去逐大腹,开胃,止呕逆不下食,尔雅云∶ ,盗庚。注∶旋复似菊,疏∶ ,一名盗庚也。 萧炳云∶旋(平声)复用花, (音福)旋(徐愿反)用根。日华子云∶无毒。明目,治头风,通血脉。叶止金疮血。 图经曰∶旋复花,生平泽川谷,今所在有之。二月以后生苗,多近水旁,大似红蓝而无刺,长一、二尺以来,叶如柳,茎细。六月开花如菊花,小铜钱大,深黄色。上党田野人呼为金钱花,七月、八月采花。曝干,二十日成。今近都人家园圃所莳金钱花,花、叶并如上说,极易繁盛,恐即经旋复也。张仲景治伤寒汗下后,心下痞坚,噫气不除,有七物旋复代赭汤。 杂治妇人,有三物旋复汤。胡洽有除痰饮在两胁胀满等旋复花丸,用之尤多。 雷公云∶凡采得后,去裹花蕊壳皮并蒂子,取花蕊蒸,从巳至午,晒干用。外台秘要∶救急续断筋法∶取旋复花草根净洗土捣,量疮大小敷之。日一、二易,以瘥为度。又方∶破斫筋断者。 以旋复根捣汁沥疮中,仍用滓封疮上,十五日,即断筋便续。此方出苏景中家獠奴用,效。 经验后方∶治中风及壅滞。以旋复花洗尘令净,捣末,炼蜜丸如桐子大。夜卧以茶汤下五丸至七丸、十丸。梅师方∶治金疮止血,捣旋复花苗敷疮上。 衍义曰∶旋复花,叶如大菊,又如艾蒿。八、九月有花,大如梧桐子,花淡黄绿,繁茂,圆而覆下,亦一异也。其香过于菊,行痰水,去头目风。其味甘、苦、辛,亦走散之药也。其旋花,四月、五月有花,别一种,非此花也。第七卷已具之。 《本草新编》 > 卷之三(角集) 旋复花 旋复花,味酸、甘,气温,无毒。一云∶冷利,有小毒。误也。入心、肝、大小肠。治头风,明目,逐水通便,去心满、噫气、痞坚,消胸结痰涎,定惊怪,止寒热。此物有旋转乾坤之象,凡气逆者,可使之重安,但只可一用,而不可再用。至虚弱之人,尤不宜轻用也。 或问旋复花治气逆甚神,为伤寒要药,但不识可于伤寒之外,而亦治之乎?夫气逆之症,不止伤寒,旋复花之治气,尤于伤寒之外见奇。但伤寒气逆,不必加入人参,而杂症门中之气逆,非人参不能奏功,必须共享耳。 或问旋复花不可独用见奇功,有之乎?旋复花固不可独用也,得代赭石,则能收旋转之功。 凡逆气而不能旋转者,必须用之,下喉而气即转矣。二者不止能转气,而且能安气,亦必须人参尤奇。 或问旋复花谓是走散之药,然乎?夫旋复善转气,非走气也,故气逆者,得之而顺。岂气顺者,反用之而散乎。 《本草崇原》 > 卷下\本经下品 旋复花 气味咸温,有小毒。主治结气,胁下满,惊悸,除水,去五脏间寒热,补中,下气(旋复花《本经》名金沸草,《尔雅》名盗庚,近道皆有,多生水边及下湿地。二月以后生苗,长一二尺,茎柔细,叶似柳,六月至七八月开花,状如金钱菊,浅黄色,中心细白茸作丛,花圆而复下,故名旋覆。相传叶上露水滴地即生,故繁茂。) 花名旋覆者,花圆而覆下也。草名金沸者,得水露之精,清肺金之热沸也。又名盗庚者,开之时,盗窃庚金之气也。气味咸温,有小毒。盖禀太阳之气化,夫太阳之气,从胸胁以出入,故主治胸中结气,胁下胀满,太阳而覆冒于下,故治惊悸。太阳为诸阳主气,气化则水行,故除水。五脏如五运之在地,天气旋覆于地中,则五脏之寒热自去矣。去五脏间寒热,故能补中。治结气、胁满、惊悸、除水,故能下气也。 旋复花 【气味】 咸温有小毒.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. 【主治】 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而已.若病患涉虚者.此则走散太甚.不宜用之.恐冷利大肠也.治伤寒汗下后.心下痞坚.噫气不除.有七物旋复代赭汤.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.治痰饮在两胁胀满.有旋复花丸.皆通泄之义也.用者详审之. 《本草乘雅半偈》 > 第七帙 旋复花 (本经下品) 【气味】咸温,有小毒。 【主治】主结气,胁下满,惊悸,除水,去五脏间寒热,补中,下气。 【核】曰∶所在有之,生平泽川谷,及下湿地。二月生苗,长一二尺,茎柔细,似红兰而无刺。叶如大菊,及水 、蒿艾辈。花亦如菊,六月开黄金色,香亦胜菊,故别名夏菊、盗庚、滴滴金、金钱花也。根细而白,极易繁衍。修事,去蕊并壳皮,及蒂子,蒸之,从巳至午,熬干用。 【 】曰∶旋者周旋,旌旗之指麾;覆者伏兵,奉旌旗之指麾者也。故主气无师帅,则搏结不行,致形层之胁,满闭从阖矣。若惊惶悸动,即君主位次,有失奠安,并可定神脏往来之寒热,与主决渎水液之向道,设非补中气司命,安能使诸气下伏从令乎?顾气味咸温,亦可为营血之师帅,咸能走血,温行经隧故也。 《本草图经》 >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旋复花 旋复花(图缺),生平泽川谷,今所在有之,二月以后生苗,多近水旁,大似红蓝而无刺;长一、二尺以来;叶如柳;茎细;六月开花如菊花,小铜钱大,深黄色;上党田野人呼为金钱花,七月、八月采花,曝干,二十日成。今近都人家园圃所莳金钱花,花叶并如上说,极易繁盛,恐即此旋复也。张仲景治伤寒汗下后,心下痞坚,噫气不除,有七物旋复代赭汤。杂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。胡洽有除痰饮在两胁胀满等旋复花丸,用之尤多。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10-13 0:09:17
返回
上一篇:
贝母
下一篇:
青葙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