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
九层之台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学习心得
青葙.jpg
青葙1.jpg
青葙
青葙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(方万平) 释名 草蒿、萋蒿、昆仑草、野鸡冠、鸡冠苋,子名草决明。 气味 (茎、叶、子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 主治 (茎、叶)除皮肤中热,治恶疮,止金疮血。(子)镇肝,明目,去风寒湿痹。治眼病有验。 百度百科 【性味】苦,凉。 ①《药性论》:味苦,平,无毒。 ②《滇南本草》:性寒,味甘微苦。 ③《品汇精要》:味苦,性微寒,无毒。 【归经】 ①《滇南本草》:入肝经。 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心、肝二经。 【功用主治-青葙子的功效】祛风热,清肝火。 治目赤肿痛,障翳,高血压,鼻衄,皮肤风热瘙痒,疥癞。 ①《本经》:疗唇口青。 ②《药性论》:治肝脏热毒冲眼,赤障、青盲、翳肿。 主恶疮疥瘙,治下部虫露疮。 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五脏邪气,益脑髓,明耳目,镇肝,坚筋骨,去风寒湿痹。 ④《滇南本草》:明目。 治泪涩难开,白翳遮睛。 ⑤《本草原始》:除心经火邪。 ⑥《会约医镜》:去风热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。 【宜忌】《本草备要》:瞳子散大者忌服。 【选方】 ①治风热泪眼:青葙子五钱,鸡肝炖服。 (《泉州本草》) ②治夜盲,目翳:青葙子五钱,乌枣一两。开水冲炖,饭前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 ③治鼻衄出血不止:青葙子汁灌鼻中。(《广利方》) ④治头风痛:青葙子五钱至一两。煎水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【临床应用】治疗高血压病取青葙子1两,水煎2次,滤液混合,每日3次分服,临床试治5例,血压均在160~230/100~135毫米汞柱之间,经用药1周后,血压降至125~145/78~90毫米汞柱。 【名家论述】《纲目》:青葙子治眼,与决明子、苋实同功,《本经》虽不言治眼,而云一名草决明,主唇口青,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。 目者肝之窍,唇口青者,足厥阴经之证;古方除热亦多用之,青葙子之为厥阴药,又可知矣,况用之治目,往往有验,尤可徵。 5临床应用 1.青葙汤(《中药临床应用》)治慢性葡萄膜炎:青葙子15g,元明粉(冲)4.5g,酸枣仁12g,密蒙花、决明子各9g,茯苓12g,白扁豆15g。水煎服。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,为君药。 2.青葙子丸(《证治准绳*类方》)治肝心毒热,丁翳入黑睛,兼治内外一切眼病:青葙子、蓝实、枳实(炒)、炒大黄、菊花、炙甘草各60g,草决明、黄连、茺蔚子、细辛、麻黄、车前子各45g,鲤鱼胆、鸡胆(阴干)各1枚。羚羊角90g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梧桐子大,每服20丸,食后茶水送下,每日3次。方中青葙子清肝热,明目退翳,为君药。 3.八子丸(《医部全录*目门》)治风毒气眼,翳膜遮睛,不计久新,及内外障眼:青葙子、车前子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地肤子、茺蔚子、决明子、葶苈子(炒)、麦冬(去心)、细辛(去苗)、官桂(去粗皮)、生地黄,赤茯苓、泽泻(去土)、防风(去叉)、黄芩(去黑心)各30g,上为细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20丸,加至30丸。茶清送下,温米饮亦得,日3次。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,为君药。 [效用]祛风热,清肝火,清心益智。适宜于内有郁热,头晕且痛,面色潮红,眩晕耳鸣,目赤肿痛,疲乏健忘者食用。 [解说]青葙子,《日华子本草》说它治五脏邪气,益脑髓,明耳目,镇肝,坚筋骨,去风寒湿痹。《本草原始》说它除心经火热。它有着很好的降血脂、降血压等作用。台湾学者还认为它能强化肝脏功能,兼治视力、听力不佳。本药膳以青葙子为主,配用鱼肉、豆腐、海带等富含蛋白质、脂肪及钙质等成分的营养物,有一定的清心肝火旺,宁神益智的作用,适宜于劳心过度,内有火热者服食。 药用 青箱的种子叫做青箱子,煎服有清肝明目及强壮的功用。茎叶治邪气、及皮肤瘙痒症。茎叶治邪气、及皮肤瘙痒症。性味:种子:苦、凉。 效用:种子:清肝,明目,退翳。 治肝热目赤,眼生翳膜,视物昏花,肝火眩晕,袪风湿,障翳,庎癣;花序:清肝凉血,明目退翳。治吐血,头风,目赤,血淋,月经不调,带下;茎叶及根:燥湿清热,止血,杀虫。治风热身痒,疮疥,痔疮,外伤出血,目赤肿痛,角膜炎,角膜云翳,眩晕,皮肤风热瘙痒。 制作指导 1.目赤肿痛,翳膜障眼,症属风热者,与可菊花、蔓荆子、木贼等配伍,以疏风清热明目。 2.属肝火上炎者,可与决明子、栀子、夏枯草等同用,以清肝泻火退翳。 3.若伤寒热毒攻眼,赤痛兼白翳者,宜与黄连、黄岑、大黄等相合。 4.凡治目生翳膜者,均可与谷精草、密蒙花等并用,以增强明目退翳之功。 5.若肝虚眼目昏涩,泪出翳生者,则应与干地黄、菟丝子、五味子等配用,以补益肝肾。 http://www.wiki8.com/qingxiang_78223/ 性味 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微寒。" ②《别录》:"无毒。" ③《纲目》:"苦,微寒,无毒。" 功能主治 燥湿清热,杀虫,止血。治风瘙身痒,疮疥,痔疮,金疮出血。 ①《本经》:"主邪气,皮肤中热,风瘙身痒,杀三虫。" ②《别录》:"治恶疮疥虱、痔蚀、下部匿疮。" ③《唐本草》:"捣汁单服,大疗温疠、甘匿。" 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止金疮血。"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或捣汁,鲜用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 附方 ①治风湿身疼痛:青葙子根一两。猪脚节或鸡鸭炖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②治下消:青葙子全草一两。青蛙炖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③治痧气:青葙全草、腐婢、仙鹤草各五钱。水煎,早、晚饭前分服。 ④治皮肤风热疮疹瘙痒:青葙茎叶。水煎洗患处,洗时须避风。 ⑤治妇女阴痒:青葙茎叶三至四两。加水煎汁,熏洗患处。 ⑥治创伤出血:鲜青葙叶捣烂,敷于伤处,纱布包扎。(③方以下出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摘录 《*辞典》 青葙子 http://www.zysj.com.cn/zhongyaocai/yaocai_q/qingxiangzi.html 【性味】 苦,微寒。 【归经】 归肝经。 【功能主治】 清肝,明目,退翳。用于肝热目赤,眼生翳膜,视物昏花,肝火眩晕。 【用法用量】 9~15g。 【贮藏】 置干燥处。 【备注】 (1)青葙子一药,在上海地区别名“草决明”。在广东等地区将决明子称为“草决明”。为了避免混淆,建议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,勿用“草决明”别名。 (2)青葙子常于清肝降火,又有扩散瞳孔的作用,故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目疾及瞳孔散大者,不宜应用。 【摘录】 《中国药典》 【性味】 苦,凉。 ①《药性论》:"味苦,平,无毒。" 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甘微苦。" ③《品汇精要》:"味苦,性微寒,无毒。" 【归经】 ①《滇南本草》:"入肝经。" 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心、肝二经。" 【功能主治】 祛风热,清肝火。治目赤肿痛,障翳,高血压,鼻衄,皮肤风热瘙痒,疥癞。 ①《本经》:"疗唇口青。" ②《药性论》:"治肝脏热毒冲眼,赤障、青盲、翳肿。主恶疮疥瘙,治下部虫露疮。" 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五脏邪气,益脑髓,明耳目,镇肝,坚筋骨,去风寒湿痹。" ④《滇南本草》:"明目。治泪涩难开,白翳遮睛。" ⑤《本草原始》:"除心经火邪。" ⑥《会约医镜》:"去风热。"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~5钱。 【注意】 《本草备要》:"瞳子散大者忌服。" 【附方】 ①治风热泪眼:青葙子五钱,鸡肝炖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②治夜盲,目翳:青葙子五钱,乌枣一两。开水冲炖,饭前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 ③治鼻衄出血不止:青葙子汁灌鼻中。(《广利方》) ④治头风痛:青葙子五钱至一两。煎水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【各家论述】 《纲目》:"青葙子治眼,与决明子、苋实同功,《本经》虽不言治眼,而云一名草决明,主唇口青,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。目者肝之窍,唇口青者,足厥阴经之证;古方除热亦多用之,青葙子之为厥阴药,又可知矣,况用之治目,往往有验,尤可征。" 【临床应用】 治疗高血压病:取青葙子1两,水煎2次,滤液混合,每日3次分服,临床试治5例,血压均在160~230/100~135毫米汞柱之间,经用药1周后,血压降至125~145/78~90毫米汞柱。 【摘录】 《*辞典》 【性味】 苦;性寒 【归经】 肝经 【功能主治】 祛民热;清肝火;明目退翳。主目赤肿痛;眼生翳膜;视物昏花;高血压病;鼻衄;皮肤风热瘙痒;疮癣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~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捣汁灌鼻。 【注意】 《本草备要》:瞳子散大者忌服。 【各家论述】 1.《本草纲目》:青葙子治眼,与决明子、苋实同功,《本经》虽不言治眼,而云一名草决明,主唇口青,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。目者肝之窍,唇口青者,足厥阴经之证,古方除热亦多用之,青葙子之为厥阴药,又可知矣,况用之治目,往往有验,尤可征。 2.《本经逢原》:青葙子,治风热目疾,与决明子功同。其治风瘙身痒,皮肤中热,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。 3.《本草正义》:青葙,即鸡冠花之同类。其子苦寒滑利,善涤郁热,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。 4.《神农本草经》:疗唇口青。 5.《药性论》:治肝脏热毒冲眼,赤障、青盲、翳肿。主恶疮疥瘙,治下部虫?疮。 6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五脏邪气,益脑髓,明耳目,镇肝,坚筋骨,去风寒湿痹。 7.《滇南本草》:明目。治泪涩难开,白翳遮睛。 8.《本草原始》:除心经火邪。 9.《会约医镜》:去风热。 【摘录】 《中华本草》
作者:
曾珺行
发表于:2013-10-14 0:12:36
返回
上一篇:
旋复花
下一篇:
蘼芜
百度搜索
谷歌搜索
雅虎搜索
站内搜索
关于九层之台
|
关于我
|京ICP备13023306号-2